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立大志,做大事!

很高兴看到在座各位年轻活力的面孔,热情而睿智,欢快而真诚,青春的美好,就这样惊艳了时光。不用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大家珍藏和铭记的日子。我谨代表学校,对2023届14419名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对老师们的辛勤栽培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用青春铭刻的记忆一定是永恒的;我也相信,今天大家匆匆行走的校园,将会是各位以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有的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园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不仅是学习和工作的不同,更多的是人生理念和方向上的调整。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成功的人,当然需要很多因素的促成,因时因地因身份而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真正的修行永远体现在做事之中。毕业后的各位,从此要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事”就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创办人孙中山先生。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99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不妨重读中山先生当年的讲话,重温中山大学的本心。

这个本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中山先生说过的“立志做大事”五个字,这是我们中山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标杆。在各位毕业离校的今天,我觉得没有比这五个字更适合送给大家。

一百年前,也就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应邀来原岭南大学演讲,演讲地点就在今天南校园的怀士堂。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何以立志是最要紧呢?因为立志方显人生的定力,立志才是读书的目标,才是未来的方向。

王国维曾经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说的就是立志。因为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所以立志须高,立的是非同寻常之志。以这个志向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就像节节生长的竹子一样,“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这样的大志,当然需要登高望远,别具胸襟。一个不能立志的人,注定只能摇摇晃晃、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志向的高远与凡近,又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意义。

中山先生强调立志对于人生的特别意义,在如何立志上更有切实的指示。他说:“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次团日活动中也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是封建社会很多读书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目标。宋代赵恒《劝学诗》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在封建社会,只有读好“六经”,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胜出,才能获得人生发展的舞台,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抱负。但是,在清王朝崩塌、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利益就更为迫切地摆在世人面前,“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就是中山先生勉励学生立志要做的“大事”。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所倡导的超越时代的价值观,至今也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不要认为“大事”就是专指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大事不是人人有机会做,更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功的。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不是中山先生希望看到的;脚踏实地、执着坚韧才是中山先生深深期待的。所以他说:“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做大事当然需要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但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原因也正在这里。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种“事上磨”,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才知艰辛,经事方成智慧,智慧成就人生。现在我们应该能理解,中山先生何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我们的校训了,那就是要求我们扎实学习奠定基础、谨慎思考明辨方向、执着坚毅践行理想。“慎思”“明辨”是为了立志,“笃行”则是为了做好大事。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你真的立了合适的大志,而且经历了足够的“事上磨”的功夫,又有态度和精神作为指引,有能力和方法作为保证,则成就大事乃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成功不是你朝思暮想、苦苦追寻就一定能来的,而是功到自然成,是在“蓦然回首”之间,不经意就出现在你面前的。

我知道,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法学院争当宪法卫士的钟嘉慧同学,她曾作为广东省唯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总决赛,并荣获高校组冠军。她怀着法律人的悲悯之心和同理心,关切社会现实,传达法律温度。她以“宪法守护最美夕阳红”为题呼吁关注老人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一身戎装护平安”为题讲述我国军人忠诚戍边的动人故事;等等。她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续不断的“事上磨”中把自己想做的事“彻底做成功”,成就了平凡而卓越的自己。

肿瘤防治中心的博士生邹宇田是潜心学术、锐意创新的模范,他致力于研究乳腺癌抗HER2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靶向策略。在校期间投身抗癌一线临床工作,把优质的医疗咨询与服务送到社区,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中心的抗疫任务。他牢记责任与使命,奋勇拼搏于科研前线。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学子的科研实力。他出色完成科研“大事”的背后,一定深藏着解除人类之病痛的大志和雄心。

一百年前的孙中山鼓励学生立志做大事,那是希望他们“救贫救弱”,为国家谋富强,从而让中国自豪地“驰骋在地球之上”。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申立志做大事,是因为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山大学位于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大未来,更需要我们立大志,做大事。这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我希望,新时代的你们,有规划未来的雄心,有执着探索的精神,有经受苦难的韧劲,有走向成功的自信。无论逆境顺境,襟怀不失高远;无论大事小事,责任永担在身。努力做一个满怀理想、志向坚定、知行合一的有为青年。

祝愿大家不断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拥有一个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中山大学的明天一定更为辉煌。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立大志,做大事!

中山大学微信号

2023-07-07 09:18

很高兴看到在座各位年轻活力的面孔,热情而睿智,欢快而真诚,青春的美好,就这样惊艳了时光。不用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大家珍藏和铭记的日子。我谨代表学校,对2023届14419名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对老师们的辛勤栽培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用青春铭刻的记忆一定是永恒的;我也相信,今天大家匆匆行走的校园,将会是各位以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有的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园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不仅是学习和工作的不同,更多的是人生理念和方向上的调整。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成功的人,当然需要很多因素的促成,因时因地因身份而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真正的修行永远体现在做事之中。毕业后的各位,从此要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事”就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创办人孙中山先生。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99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不妨重读中山先生当年的讲话,重温中山大学的本心。

这个本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中山先生说过的“立志做大事”五个字,这是我们中山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标杆。在各位毕业离校的今天,我觉得没有比这五个字更适合送给大家。

一百年前,也就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应邀来原岭南大学演讲,演讲地点就在今天南校园的怀士堂。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何以立志是最要紧呢?因为立志方显人生的定力,立志才是读书的目标,才是未来的方向。

王国维曾经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说的就是立志。因为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所以立志须高,立的是非同寻常之志。以这个志向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就像节节生长的竹子一样,“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这样的大志,当然需要登高望远,别具胸襟。一个不能立志的人,注定只能摇摇晃晃、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志向的高远与凡近,又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意义。

中山先生强调立志对于人生的特别意义,在如何立志上更有切实的指示。他说:“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次团日活动中也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是封建社会很多读书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目标。宋代赵恒《劝学诗》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在封建社会,只有读好“六经”,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胜出,才能获得人生发展的舞台,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抱负。但是,在清王朝崩塌、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利益就更为迫切地摆在世人面前,“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就是中山先生勉励学生立志要做的“大事”。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所倡导的超越时代的价值观,至今也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不要认为“大事”就是专指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大事不是人人有机会做,更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功的。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不是中山先生希望看到的;脚踏实地、执着坚韧才是中山先生深深期待的。所以他说:“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做大事当然需要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但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原因也正在这里。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种“事上磨”,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才知艰辛,经事方成智慧,智慧成就人生。现在我们应该能理解,中山先生何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我们的校训了,那就是要求我们扎实学习奠定基础、谨慎思考明辨方向、执着坚毅践行理想。“慎思”“明辨”是为了立志,“笃行”则是为了做好大事。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你真的立了合适的大志,而且经历了足够的“事上磨”的功夫,又有态度和精神作为指引,有能力和方法作为保证,则成就大事乃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成功不是你朝思暮想、苦苦追寻就一定能来的,而是功到自然成,是在“蓦然回首”之间,不经意就出现在你面前的。

我知道,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法学院争当宪法卫士的钟嘉慧同学,她曾作为广东省唯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总决赛,并荣获高校组冠军。她怀着法律人的悲悯之心和同理心,关切社会现实,传达法律温度。她以“宪法守护最美夕阳红”为题呼吁关注老人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一身戎装护平安”为题讲述我国军人忠诚戍边的动人故事;等等。她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续不断的“事上磨”中把自己想做的事“彻底做成功”,成就了平凡而卓越的自己。

肿瘤防治中心的博士生邹宇田是潜心学术、锐意创新的模范,他致力于研究乳腺癌抗HER2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靶向策略。在校期间投身抗癌一线临床工作,把优质的医疗咨询与服务送到社区,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中心的抗疫任务。他牢记责任与使命,奋勇拼搏于科研前线。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学子的科研实力。他出色完成科研“大事”的背后,一定深藏着解除人类之病痛的大志和雄心。

一百年前的孙中山鼓励学生立志做大事,那是希望他们“救贫救弱”,为国家谋富强,从而让中国自豪地“驰骋在地球之上”。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申立志做大事,是因为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山大学位于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大未来,更需要我们立大志,做大事。这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我希望,新时代的你们,有规划未来的雄心,有执着探索的精神,有经受苦难的韧劲,有走向成功的自信。无论逆境顺境,襟怀不失高远;无论大事小事,责任永担在身。努力做一个满怀理想、志向坚定、知行合一的有为青年。

祝愿大家不断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拥有一个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中山大学的明天一定更为辉煌。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立大志,做大事!

中山大学微信号

2023-07-07 09:18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立大志,做大事!

中山大学微信号

2023-07-07 09:18

很高兴看到在座各位年轻活力的面孔,热情而睿智,欢快而真诚,青春的美好,就这样惊艳了时光。不用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大家珍藏和铭记的日子。我谨代表学校,对2023届14419名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对老师们的辛勤栽培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用青春铭刻的记忆一定是永恒的;我也相信,今天大家匆匆行走的校园,将会是各位以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有的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园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不仅是学习和工作的不同,更多的是人生理念和方向上的调整。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成功的人,当然需要很多因素的促成,因时因地因身份而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真正的修行永远体现在做事之中。毕业后的各位,从此要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事”就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创办人孙中山先生。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99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不妨重读中山先生当年的讲话,重温中山大学的本心。

这个本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中山先生说过的“立志做大事”五个字,这是我们中山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标杆。在各位毕业离校的今天,我觉得没有比这五个字更适合送给大家。

一百年前,也就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应邀来原岭南大学演讲,演讲地点就在今天南校园的怀士堂。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何以立志是最要紧呢?因为立志方显人生的定力,立志才是读书的目标,才是未来的方向。

王国维曾经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说的就是立志。因为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所以立志须高,立的是非同寻常之志。以这个志向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就像节节生长的竹子一样,“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这样的大志,当然需要登高望远,别具胸襟。一个不能立志的人,注定只能摇摇晃晃、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志向的高远与凡近,又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意义。

中山先生强调立志对于人生的特别意义,在如何立志上更有切实的指示。他说:“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次团日活动中也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是封建社会很多读书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目标。宋代赵恒《劝学诗》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在封建社会,只有读好“六经”,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胜出,才能获得人生发展的舞台,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抱负。但是,在清王朝崩塌、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利益就更为迫切地摆在世人面前,“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就是中山先生勉励学生立志要做的“大事”。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所倡导的超越时代的价值观,至今也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不要认为“大事”就是专指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大事不是人人有机会做,更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功的。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不是中山先生希望看到的;脚踏实地、执着坚韧才是中山先生深深期待的。所以他说:“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做大事当然需要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但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原因也正在这里。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种“事上磨”,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才知艰辛,经事方成智慧,智慧成就人生。现在我们应该能理解,中山先生何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我们的校训了,那就是要求我们扎实学习奠定基础、谨慎思考明辨方向、执着坚毅践行理想。“慎思”“明辨”是为了立志,“笃行”则是为了做好大事。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你真的立了合适的大志,而且经历了足够的“事上磨”的功夫,又有态度和精神作为指引,有能力和方法作为保证,则成就大事乃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成功不是你朝思暮想、苦苦追寻就一定能来的,而是功到自然成,是在“蓦然回首”之间,不经意就出现在你面前的。

我知道,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法学院争当宪法卫士的钟嘉慧同学,她曾作为广东省唯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总决赛,并荣获高校组冠军。她怀着法律人的悲悯之心和同理心,关切社会现实,传达法律温度。她以“宪法守护最美夕阳红”为题呼吁关注老人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一身戎装护平安”为题讲述我国军人忠诚戍边的动人故事;等等。她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续不断的“事上磨”中把自己想做的事“彻底做成功”,成就了平凡而卓越的自己。

肿瘤防治中心的博士生邹宇田是潜心学术、锐意创新的模范,他致力于研究乳腺癌抗HER2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靶向策略。在校期间投身抗癌一线临床工作,把优质的医疗咨询与服务送到社区,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中心的抗疫任务。他牢记责任与使命,奋勇拼搏于科研前线。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学子的科研实力。他出色完成科研“大事”的背后,一定深藏着解除人类之病痛的大志和雄心。

一百年前的孙中山鼓励学生立志做大事,那是希望他们“救贫救弱”,为国家谋富强,从而让中国自豪地“驰骋在地球之上”。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申立志做大事,是因为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山大学位于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大未来,更需要我们立大志,做大事。这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我希望,新时代的你们,有规划未来的雄心,有执着探索的精神,有经受苦难的韧劲,有走向成功的自信。无论逆境顺境,襟怀不失高远;无论大事小事,责任永担在身。努力做一个满怀理想、志向坚定、知行合一的有为青年。

祝愿大家不断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拥有一个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中山大学的明天一定更为辉煌。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立大志,做大事!

中山大学微信号

2023-07-07 09:18

很高兴看到在座各位年轻活力的面孔,热情而睿智,欢快而真诚,青春的美好,就这样惊艳了时光。不用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大家珍藏和铭记的日子。我谨代表学校,对2023届14419名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对老师们的辛勤栽培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用青春铭刻的记忆一定是永恒的;我也相信,今天大家匆匆行走的校园,将会是各位以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有的将留在校园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园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身份的转变所带来的不仅是学习和工作的不同,更多的是人生理念和方向上的调整。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成功的人,当然需要很多因素的促成,因时因地因身份而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真正的修行永远体现在做事之中。毕业后的各位,从此要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事”就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创办人孙中山先生。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99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不妨重读中山先生当年的讲话,重温中山大学的本心。

这个本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中山先生说过的“立志做大事”五个字,这是我们中山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标杆。在各位毕业离校的今天,我觉得没有比这五个字更适合送给大家。

一百年前,也就是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应邀来原岭南大学演讲,演讲地点就在今天南校园的怀士堂。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何以立志是最要紧呢?因为立志方显人生的定力,立志才是读书的目标,才是未来的方向。

王国维曾经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说的就是立志。因为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所以立志须高,立的是非同寻常之志。以这个志向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就像节节生长的竹子一样,“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际智《咏新竹》),这样的大志,当然需要登高望远,别具胸襟。一个不能立志的人,注定只能摇摇晃晃、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志向的高远与凡近,又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意义。

中山先生强调立志对于人生的特别意义,在如何立志上更有切实的指示。他说:“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次团日活动中也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大官是封建社会很多读书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目标。宋代赵恒《劝学诗》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在封建社会,只有读好“六经”,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胜出,才能获得人生发展的舞台,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抱负。但是,在清王朝崩塌、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利益就更为迫切地摆在世人面前,“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就是中山先生勉励学生立志要做的“大事”。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所倡导的超越时代的价值观,至今也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不要认为“大事”就是专指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大事不是人人有机会做,更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功的。好高骛远、心浮气躁,不是中山先生希望看到的;脚踏实地、执着坚韧才是中山先生深深期待的。所以他说:“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做大事当然需要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但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原因也正在这里。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这种“事上磨”,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才知艰辛,经事方成智慧,智慧成就人生。现在我们应该能理解,中山先生何以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我们的校训了,那就是要求我们扎实学习奠定基础、谨慎思考明辨方向、执着坚毅践行理想。“慎思”“明辨”是为了立志,“笃行”则是为了做好大事。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你真的立了合适的大志,而且经历了足够的“事上磨”的功夫,又有态度和精神作为指引,有能力和方法作为保证,则成就大事乃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成功不是你朝思暮想、苦苦追寻就一定能来的,而是功到自然成,是在“蓦然回首”之间,不经意就出现在你面前的。

我知道,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法学院争当宪法卫士的钟嘉慧同学,她曾作为广东省唯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总决赛,并荣获高校组冠军。她怀着法律人的悲悯之心和同理心,关切社会现实,传达法律温度。她以“宪法守护最美夕阳红”为题呼吁关注老人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一身戎装护平安”为题讲述我国军人忠诚戍边的动人故事;等等。她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续不断的“事上磨”中把自己想做的事“彻底做成功”,成就了平凡而卓越的自己。

肿瘤防治中心的博士生邹宇田是潜心学术、锐意创新的模范,他致力于研究乳腺癌抗HER2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靶向策略。在校期间投身抗癌一线临床工作,把优质的医疗咨询与服务送到社区,积极参与肿瘤防治中心的抗疫任务。他牢记责任与使命,奋勇拼搏于科研前线。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多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学子的科研实力。他出色完成科研“大事”的背后,一定深藏着解除人类之病痛的大志和雄心。

一百年前的孙中山鼓励学生立志做大事,那是希望他们“救贫救弱”,为国家谋富强,从而让中国自豪地“驰骋在地球之上”。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申立志做大事,是因为时代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山大学位于世界级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大未来,更需要我们立大志,做大事。这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我希望,新时代的你们,有规划未来的雄心,有执着探索的精神,有经受苦难的韧劲,有走向成功的自信。无论逆境顺境,襟怀不失高远;无论大事小事,责任永担在身。努力做一个满怀理想、志向坚定、知行合一的有为青年。

祝愿大家不断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拥有一个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中山大学的明天一定更为辉煌。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