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

前言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找准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结合点,依托食品科学专业特色开展党建工作,构建了狠抓“一个基础(党支部自身建设)”,共振“两个核心(党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三型支部”(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支部),注重“项结合”(思政育人金课建设、双创融合、校企合作)的党支部建设体系,开创了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019年3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首批“福建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5月被闽南师范大学授予2019年“党建之友”样板党支部;2020年10月,“1+1+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体系协同建设项目被闽南师范大学立项;2021年6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7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3月,《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支部案例获得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狠抓“一个基础”

1.夯实党史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支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主题学习或实践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紧密相融,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支部开展追寻龙江记忆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食”代精神主题活动。

福建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三组莅临参加了支部“以史赋能,以食育人——党史学习教育教研交流活动”后,对支部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注重学习形式的创新,如在学习党史时,支部书记薛山分享了联创条漫作品《嘿!学党史挺有用——教师夫妻学党史小故事》。该作品以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反映了学党史对于党员、老百姓的意义,被闽南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海都微漳州公众号、闽南日报、漳州电台、漳州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播报

2.抓实落细支部标准化建设

支部工作思路明晰,分类施策,全面实施“流程图管理”,绘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流程图,确保党建工作脉络清晰、重点明确。主要做法:建立支部党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图文集锦,详细记录了每位党员在某一个专题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材料“归位”、管理“到位”,实现了党员“归心”、组织“规范”。支部先后由两位校领导挂职指导

副校长何绍福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校纪委书记戴福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二)共振“两个核心”

1.第一核心——党员队伍建设

党支部以党建促教风、学风,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获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支部所在的教研室获校“文明教研室”;获校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和校“党建之友”先进党支部;《“2+7”党建引领,“食品+食安”三全育人》项目获得校级“1+1+N”党建特色品牌立项;近三年,支部党员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校青年五四奖章1人,校“党建之友”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校学术骨干2人。

2.第二核心——人才培养建设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在福建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36项。薛山老师指导胡雨婷等社会实践团队入选2021年度大学生乡村振兴类重点社会实践团队。

(三)打造“三型支部”

1.教学型

先后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在线开放课程省级3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项目各1项。2020年7月,《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成效》和《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精品在线课程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科研型

支部党员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闽南师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科研工作。支部党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十余项、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总经费近35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获科研类成果奖8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服务型

支部党员现有福建省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3人、双向挂职8人,举办科普类讲座多场,调研漳州市食品企业数十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动力。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支部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志愿团队,在学校、社区进行、防疫志愿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宣传。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志愿活动。

(四)注重“项结合”

1.注重思政育人

支部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主动关心体察、主动分析掌握、主动帮助解决”的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教师党员参加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和“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获得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思政案例2等奖1项等。

2.注重“金课”建设

以支部党员为主体的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在线课程,获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获批2020年省级一流混合式“金课”。两门金课先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3.注重双创融合

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福建省“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7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福建省赛金奖1项,铜奖7项;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十余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金奖1项等。

4.注重校地企合作

支部先后与校内外7个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标兄弟支部的好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双创”工作水平,形成了校地企支部协同发展、帮扶双赢的良好局面。支部党员与漳州片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科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生产技术咨询等研究工作,横向课题经费总额1000余万元。

支部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平台报道。

【附: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路。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

作者:薛山

职务: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

中国教育报

2022-06-14 10:06

前言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找准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结合点,依托食品科学专业特色开展党建工作,构建了狠抓“一个基础(党支部自身建设)”,共振“两个核心(党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三型支部”(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支部),注重“项结合”(思政育人金课建设、双创融合、校企合作)的党支部建设体系,开创了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019年3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首批“福建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5月被闽南师范大学授予2019年“党建之友”样板党支部;2020年10月,“1+1+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体系协同建设项目被闽南师范大学立项;2021年6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7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3月,《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支部案例获得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狠抓“一个基础”

1.夯实党史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支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主题学习或实践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紧密相融,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支部开展追寻龙江记忆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食”代精神主题活动。

福建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三组莅临参加了支部“以史赋能,以食育人——党史学习教育教研交流活动”后,对支部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注重学习形式的创新,如在学习党史时,支部书记薛山分享了联创条漫作品《嘿!学党史挺有用——教师夫妻学党史小故事》。该作品以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反映了学党史对于党员、老百姓的意义,被闽南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海都微漳州公众号、闽南日报、漳州电台、漳州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播报

2.抓实落细支部标准化建设

支部工作思路明晰,分类施策,全面实施“流程图管理”,绘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流程图,确保党建工作脉络清晰、重点明确。主要做法:建立支部党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图文集锦,详细记录了每位党员在某一个专题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材料“归位”、管理“到位”,实现了党员“归心”、组织“规范”。支部先后由两位校领导挂职指导

副校长何绍福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校纪委书记戴福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二)共振“两个核心”

1.第一核心——党员队伍建设

党支部以党建促教风、学风,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获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支部所在的教研室获校“文明教研室”;获校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和校“党建之友”先进党支部;《“2+7”党建引领,“食品+食安”三全育人》项目获得校级“1+1+N”党建特色品牌立项;近三年,支部党员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校青年五四奖章1人,校“党建之友”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校学术骨干2人。

2.第二核心——人才培养建设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在福建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36项。薛山老师指导胡雨婷等社会实践团队入选2021年度大学生乡村振兴类重点社会实践团队。

(三)打造“三型支部”

1.教学型

先后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在线开放课程省级3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项目各1项。2020年7月,《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成效》和《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精品在线课程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科研型

支部党员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闽南师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科研工作。支部党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十余项、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总经费近35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获科研类成果奖8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服务型

支部党员现有福建省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3人、双向挂职8人,举办科普类讲座多场,调研漳州市食品企业数十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动力。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支部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志愿团队,在学校、社区进行、防疫志愿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宣传。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志愿活动。

(四)注重“项结合”

1.注重思政育人

支部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主动关心体察、主动分析掌握、主动帮助解决”的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教师党员参加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和“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获得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思政案例2等奖1项等。

2.注重“金课”建设

以支部党员为主体的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在线课程,获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获批2020年省级一流混合式“金课”。两门金课先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3.注重双创融合

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福建省“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7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福建省赛金奖1项,铜奖7项;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十余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金奖1项等。

4.注重校地企合作

支部先后与校内外7个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标兄弟支部的好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双创”工作水平,形成了校地企支部协同发展、帮扶双赢的良好局面。支部党员与漳州片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科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生产技术咨询等研究工作,横向课题经费总额1000余万元。

支部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平台报道。

【附: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路。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

作者:薛山

职务: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

中国教育报

2022-06-14 10:06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

中国教育报

2022-06-14 10:06

前言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找准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结合点,依托食品科学专业特色开展党建工作,构建了狠抓“一个基础(党支部自身建设)”,共振“两个核心(党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三型支部”(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支部),注重“项结合”(思政育人金课建设、双创融合、校企合作)的党支部建设体系,开创了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019年3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首批“福建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5月被闽南师范大学授予2019年“党建之友”样板党支部;2020年10月,“1+1+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体系协同建设项目被闽南师范大学立项;2021年6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7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3月,《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支部案例获得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狠抓“一个基础”

1.夯实党史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支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主题学习或实践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紧密相融,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支部开展追寻龙江记忆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食”代精神主题活动。

福建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三组莅临参加了支部“以史赋能,以食育人——党史学习教育教研交流活动”后,对支部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注重学习形式的创新,如在学习党史时,支部书记薛山分享了联创条漫作品《嘿!学党史挺有用——教师夫妻学党史小故事》。该作品以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反映了学党史对于党员、老百姓的意义,被闽南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海都微漳州公众号、闽南日报、漳州电台、漳州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播报

2.抓实落细支部标准化建设

支部工作思路明晰,分类施策,全面实施“流程图管理”,绘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流程图,确保党建工作脉络清晰、重点明确。主要做法:建立支部党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图文集锦,详细记录了每位党员在某一个专题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材料“归位”、管理“到位”,实现了党员“归心”、组织“规范”。支部先后由两位校领导挂职指导

副校长何绍福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校纪委书记戴福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二)共振“两个核心”

1.第一核心——党员队伍建设

党支部以党建促教风、学风,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获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支部所在的教研室获校“文明教研室”;获校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和校“党建之友”先进党支部;《“2+7”党建引领,“食品+食安”三全育人》项目获得校级“1+1+N”党建特色品牌立项;近三年,支部党员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校青年五四奖章1人,校“党建之友”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校学术骨干2人。

2.第二核心——人才培养建设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在福建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36项。薛山老师指导胡雨婷等社会实践团队入选2021年度大学生乡村振兴类重点社会实践团队。

(三)打造“三型支部”

1.教学型

先后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在线开放课程省级3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项目各1项。2020年7月,《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成效》和《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精品在线课程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科研型

支部党员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闽南师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科研工作。支部党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十余项、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总经费近35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获科研类成果奖8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服务型

支部党员现有福建省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3人、双向挂职8人,举办科普类讲座多场,调研漳州市食品企业数十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动力。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支部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志愿团队,在学校、社区进行、防疫志愿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宣传。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志愿活动。

(四)注重“项结合”

1.注重思政育人

支部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主动关心体察、主动分析掌握、主动帮助解决”的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教师党员参加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和“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获得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思政案例2等奖1项等。

2.注重“金课”建设

以支部党员为主体的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在线课程,获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获批2020年省级一流混合式“金课”。两门金课先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3.注重双创融合

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福建省“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7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福建省赛金奖1项,铜奖7项;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十余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金奖1项等。

4.注重校地企合作

支部先后与校内外7个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标兄弟支部的好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双创”工作水平,形成了校地企支部协同发展、帮扶双赢的良好局面。支部党员与漳州片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科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生产技术咨询等研究工作,横向课题经费总额1000余万元。

支部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平台报道。

【附: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路。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

作者:薛山

职务: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

中国教育报

2022-06-14 10:06

前言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找准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结合点,依托食品科学专业特色开展党建工作,构建了狠抓“一个基础(党支部自身建设)”,共振“两个核心(党员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三型支部”(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支部),注重“项结合”(思政育人金课建设、双创融合、校企合作)的党支部建设体系,开创了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019年3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首批“福建省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5月被闽南师范大学授予2019年“党建之友”样板党支部;2020年10月,“1+1+N”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体系协同建设项目被闽南师范大学立项;2021年6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7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3月,《与“食”俱进树样板,双创双带谱新歌》支部案例获得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优秀案例。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狠抓“一个基础”

1.夯实党史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支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主题学习或实践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紧密相融,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支部开展追寻龙江记忆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食”代精神主题活动。

福建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三组莅临参加了支部“以史赋能,以食育人——党史学习教育教研交流活动”后,对支部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注重学习形式的创新,如在学习党史时,支部书记薛山分享了联创条漫作品《嘿!学党史挺有用——教师夫妻学党史小故事》。该作品以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反映了学党史对于党员、老百姓的意义,被闽南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海都微漳州公众号、闽南日报、漳州电台、漳州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播报

2.抓实落细支部标准化建设

支部工作思路明晰,分类施策,全面实施“流程图管理”,绘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流程图,确保党建工作脉络清晰、重点明确。主要做法:建立支部党员专题学习心得体会图文集锦,详细记录了每位党员在某一个专题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材料“归位”、管理“到位”,实现了党员“归心”、组织“规范”。支部先后由两位校领导挂职指导

副校长何绍福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校纪委书记戴福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二)共振“两个核心”

1.第一核心——党员队伍建设

党支部以党建促教风、学风,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获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支部所在的教研室获校“文明教研室”;获校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典型案例三等奖和校“党建之友”先进党支部;《“2+7”党建引领,“食品+食安”三全育人》项目获得校级“1+1+N”党建特色品牌立项;近三年,支部党员获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校青年五四奖章1人,校“党建之友”党务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校学术骨干2人。

2.第二核心——人才培养建设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在福建省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36项。薛山老师指导胡雨婷等社会实践团队入选2021年度大学生乡村振兴类重点社会实践团队。

(三)打造“三型支部”

1.教学型

先后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在线开放课程省级3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项目各1项。2020年7月,《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成效》和《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精品在线课程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科研型

支部党员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和闽南师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中心”科研工作。支部党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2项、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省级一般项目十余项、省教育厅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总经费近35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获科研类成果奖8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3.服务型

支部党员现有福建省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3人、双向挂职8人,举办科普类讲座多场,调研漳州市食品企业数十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动力。此外,疫情防控期间支部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志愿团队,在学校、社区进行、防疫志愿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保障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宣传。

疫情防控期间支部教师抗疫志愿活动。

(四)注重“项结合”

1.注重思政育人

支部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主动关心体察、主动分析掌握、主动帮助解决”的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教师党员参加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和“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获得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思政案例2等奖1项等。

2.注重“金课”建设

以支部党员为主体的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舌尖上的闽南味——舌游漳州》在线课程,获2018年福建省精品在线课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获批2020年省级一流混合式“金课”。两门金课先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3.注重双创融合

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福建省“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7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福建省赛金奖1项,铜奖7项;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十余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金奖1项等。

4.注重校地企合作

支部先后与校内外7个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标兄弟支部的好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双创”工作水平,形成了校地企支部协同发展、帮扶双赢的良好局面。支部党员与漳州片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科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推广、生产技术咨询等研究工作,横向课题经费总额1000余万元。

支部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平台报道。

【附: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路。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

作者:薛山

职务: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