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品牌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原创话剧《深爱》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该话剧通过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讲述了老党员、著名教育家、园艺学家李来荣教授波澜壮阔、无私奉献的一生。园艺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挖掘学校红色资源结合深入拓展延伸内涵建设,着力将“爱党爱国、勇攀高峰、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李来荣精神融入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园艺学院大型原创话剧《深爱》展演现场。

一、爱党爱国,“情”字为重显深爱

学院注重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1.强化理想感召,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园艺学院党委坚持“一条主线四个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教育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相结合,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与“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结合,与“学习·诊断·建设”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等地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开展师生党员向党献礼活动;开展“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微景观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茶文化节等专业化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将“果、茶、菜、花”专业知识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将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与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构思设计、素材选用、情景再造中形成历史认知,促进情感认同,增强政治自觉。

学院举办“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

一片丹心向阳开,献礼建党100周年。

2.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党建机制。学院党委坚持抓好议事协商、定期研讨、责任落实三项举措,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一强二引三带动”机制。“一强”即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二引”即发挥全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李来荣红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三带动”即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发挥教工党支部引领教育带动作用;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发挥党员教师的“红色信仰的传播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者”三位一体的“红色导师”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系务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机制,打造党组织带动形成教学科研工作新格局。

二、勇攀高峰,“用”字为功搭舞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用新发展理念助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科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展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作为。

1.强化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设由党员教师领衔或担当骨干的5支科研创新团队、6支教学团队和3支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党员教师领衔的茶学专业、园艺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1项、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标准贡献奖励10项,制定和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获省级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8篇;大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2银、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1铜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均有党员学生参与;多位博士生党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院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学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深入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院党委注重统领学科建设方向,经过与校内其他二级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多次磋商和论证,推进园艺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办“智慧农业”专业,完成招收首批本科生60名。创新性地跨学院组建智慧农业系,启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园艺)发展”项目,依托党员教师骨干力量,建设4支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通过新专业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协同攻关优势,并协同相关企业组织联合攻关,引导促进园艺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形成特色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三、潜心育人,“知”字为先育新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挖掘李来荣教授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生动素材,将“一心爱党”的精神内核贯穿师生教学活动实践之中,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1.做足三项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以李来荣先生为榜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在思政教育上下功夫。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课程思政”辅导报告会、分享会和工作推进会。思政微课《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福建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是在劳动教育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综合实践,把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向教学一线延伸。学院53%的教师在校内教学基地开设劳动课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一班一亩地”实践教学活动。学院“三全育人”机制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学院教师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2.精细发力,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落实大学生发展党员“一述责、二评议、三公示”机制。制定出台《园艺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精细化培养办法》,采取日常考察、半年考察、政治理论测试和量化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

四、服务社会,“效”字为本产硕果

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与乡村治理对接、资源对接、发展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展现农林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1.支部建在团队上,服务乡村振兴。以党支部为基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导向,聚焦福建省果树、茶叶、花卉、蔬菜、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党支部立项活动,服务地方产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9支以党员为主体的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依托党建联建工作,在全省建立11个区域示范区,设立45个基层推广站点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实质性合作研发机构和31个基地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服务八闽大地以及宁夏固原、新疆昌吉等地。

中国白茶研究院年终总结汇报交流会召开。

2.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品牌效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在省内新增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6个、组建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和12支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50多位党员教师参与省千万行动,其中3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业专家”。学院教师党员助力闽宁协作,协助规划“四个一”林草工程,组织编写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等8本栽培技术手册。完成了固原的全部脱贫攻坚任务,1位党员教师援疆工作,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感谢

【附: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7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7次捧得“优胜杯”。

作者:肖红新 徐志杰 赵艳铭

职务:肖红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志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赵艳铭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组织员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品牌

中国教育报 肖红新、徐志杰、赵艳铭

2022-06-27 09:2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原创话剧《深爱》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该话剧通过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讲述了老党员、著名教育家、园艺学家李来荣教授波澜壮阔、无私奉献的一生。园艺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挖掘学校红色资源结合深入拓展延伸内涵建设,着力将“爱党爱国、勇攀高峰、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李来荣精神融入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园艺学院大型原创话剧《深爱》展演现场。

一、爱党爱国,“情”字为重显深爱

学院注重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1.强化理想感召,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园艺学院党委坚持“一条主线四个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教育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相结合,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与“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结合,与“学习·诊断·建设”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等地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开展师生党员向党献礼活动;开展“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微景观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茶文化节等专业化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将“果、茶、菜、花”专业知识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将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与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构思设计、素材选用、情景再造中形成历史认知,促进情感认同,增强政治自觉。

学院举办“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

一片丹心向阳开,献礼建党100周年。

2.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党建机制。学院党委坚持抓好议事协商、定期研讨、责任落实三项举措,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一强二引三带动”机制。“一强”即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二引”即发挥全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李来荣红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三带动”即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发挥教工党支部引领教育带动作用;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发挥党员教师的“红色信仰的传播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者”三位一体的“红色导师”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系务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机制,打造党组织带动形成教学科研工作新格局。

二、勇攀高峰,“用”字为功搭舞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用新发展理念助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科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展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作为。

1.强化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设由党员教师领衔或担当骨干的5支科研创新团队、6支教学团队和3支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党员教师领衔的茶学专业、园艺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1项、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标准贡献奖励10项,制定和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获省级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8篇;大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2银、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1铜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均有党员学生参与;多位博士生党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院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学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深入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院党委注重统领学科建设方向,经过与校内其他二级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多次磋商和论证,推进园艺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办“智慧农业”专业,完成招收首批本科生60名。创新性地跨学院组建智慧农业系,启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园艺)发展”项目,依托党员教师骨干力量,建设4支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通过新专业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协同攻关优势,并协同相关企业组织联合攻关,引导促进园艺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形成特色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三、潜心育人,“知”字为先育新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挖掘李来荣教授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生动素材,将“一心爱党”的精神内核贯穿师生教学活动实践之中,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1.做足三项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以李来荣先生为榜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在思政教育上下功夫。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课程思政”辅导报告会、分享会和工作推进会。思政微课《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福建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是在劳动教育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综合实践,把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向教学一线延伸。学院53%的教师在校内教学基地开设劳动课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一班一亩地”实践教学活动。学院“三全育人”机制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学院教师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2.精细发力,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落实大学生发展党员“一述责、二评议、三公示”机制。制定出台《园艺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精细化培养办法》,采取日常考察、半年考察、政治理论测试和量化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

四、服务社会,“效”字为本产硕果

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与乡村治理对接、资源对接、发展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展现农林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1.支部建在团队上,服务乡村振兴。以党支部为基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导向,聚焦福建省果树、茶叶、花卉、蔬菜、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党支部立项活动,服务地方产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9支以党员为主体的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依托党建联建工作,在全省建立11个区域示范区,设立45个基层推广站点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实质性合作研发机构和31个基地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服务八闽大地以及宁夏固原、新疆昌吉等地。

中国白茶研究院年终总结汇报交流会召开。

2.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品牌效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在省内新增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6个、组建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和12支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50多位党员教师参与省千万行动,其中3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业专家”。学院教师党员助力闽宁协作,协助规划“四个一”林草工程,组织编写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等8本栽培技术手册。完成了固原的全部脱贫攻坚任务,1位党员教师援疆工作,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感谢

【附: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7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7次捧得“优胜杯”。

作者:肖红新 徐志杰 赵艳铭

职务:肖红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志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赵艳铭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组织员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品牌

中国教育报 肖红新、徐志杰、赵艳铭

2022-06-27 09:2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品牌

中国教育报 肖红新、徐志杰、赵艳铭

2022-06-27 09:2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原创话剧《深爱》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该话剧通过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讲述了老党员、著名教育家、园艺学家李来荣教授波澜壮阔、无私奉献的一生。园艺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挖掘学校红色资源结合深入拓展延伸内涵建设,着力将“爱党爱国、勇攀高峰、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李来荣精神融入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园艺学院大型原创话剧《深爱》展演现场。

一、爱党爱国,“情”字为重显深爱

学院注重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1.强化理想感召,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园艺学院党委坚持“一条主线四个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教育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相结合,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与“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结合,与“学习·诊断·建设”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等地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开展师生党员向党献礼活动;开展“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微景观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茶文化节等专业化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将“果、茶、菜、花”专业知识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将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与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构思设计、素材选用、情景再造中形成历史认知,促进情感认同,增强政治自觉。

学院举办“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

一片丹心向阳开,献礼建党100周年。

2.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党建机制。学院党委坚持抓好议事协商、定期研讨、责任落实三项举措,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一强二引三带动”机制。“一强”即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二引”即发挥全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李来荣红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三带动”即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发挥教工党支部引领教育带动作用;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发挥党员教师的“红色信仰的传播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者”三位一体的“红色导师”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系务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机制,打造党组织带动形成教学科研工作新格局。

二、勇攀高峰,“用”字为功搭舞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用新发展理念助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科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展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作为。

1.强化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设由党员教师领衔或担当骨干的5支科研创新团队、6支教学团队和3支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党员教师领衔的茶学专业、园艺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1项、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标准贡献奖励10项,制定和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获省级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8篇;大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2银、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1铜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均有党员学生参与;多位博士生党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院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学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深入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院党委注重统领学科建设方向,经过与校内其他二级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多次磋商和论证,推进园艺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办“智慧农业”专业,完成招收首批本科生60名。创新性地跨学院组建智慧农业系,启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园艺)发展”项目,依托党员教师骨干力量,建设4支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通过新专业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协同攻关优势,并协同相关企业组织联合攻关,引导促进园艺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形成特色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三、潜心育人,“知”字为先育新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挖掘李来荣教授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生动素材,将“一心爱党”的精神内核贯穿师生教学活动实践之中,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1.做足三项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以李来荣先生为榜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在思政教育上下功夫。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课程思政”辅导报告会、分享会和工作推进会。思政微课《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福建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是在劳动教育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综合实践,把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向教学一线延伸。学院53%的教师在校内教学基地开设劳动课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一班一亩地”实践教学活动。学院“三全育人”机制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学院教师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2.精细发力,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落实大学生发展党员“一述责、二评议、三公示”机制。制定出台《园艺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精细化培养办法》,采取日常考察、半年考察、政治理论测试和量化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

四、服务社会,“效”字为本产硕果

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与乡村治理对接、资源对接、发展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展现农林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1.支部建在团队上,服务乡村振兴。以党支部为基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导向,聚焦福建省果树、茶叶、花卉、蔬菜、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党支部立项活动,服务地方产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9支以党员为主体的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依托党建联建工作,在全省建立11个区域示范区,设立45个基层推广站点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实质性合作研发机构和31个基地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服务八闽大地以及宁夏固原、新疆昌吉等地。

中国白茶研究院年终总结汇报交流会召开。

2.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品牌效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在省内新增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6个、组建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和12支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50多位党员教师参与省千万行动,其中3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业专家”。学院教师党员助力闽宁协作,协助规划“四个一”林草工程,组织编写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等8本栽培技术手册。完成了固原的全部脱贫攻坚任务,1位党员教师援疆工作,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感谢

【附: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7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7次捧得“优胜杯”。

作者:肖红新 徐志杰 赵艳铭

职务:肖红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志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赵艳铭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组织员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学院党建文化品牌

中国教育报 肖红新、徐志杰、赵艳铭

2022-06-27 09:2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原创话剧《深爱》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该话剧通过师生演校友、学生演学长的方式讲述了老党员、著名教育家、园艺学家李来荣教授波澜壮阔、无私奉献的一生。园艺学院党委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挖掘学校红色资源结合深入拓展延伸内涵建设,着力将“爱党爱国、勇攀高峰、潜心育人、服务社会”的李来荣精神融入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园艺学院大型原创话剧《深爱》展演现场。

一、爱党爱国,“情”字为重显深爱

学院注重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1.强化理想感召,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园艺学院党委坚持“一条主线四个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教育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相结合,与“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与“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结合,与“学习·诊断·建设”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前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档案馆等地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精神;开展师生党员向党献礼活动;开展“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微景观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茶文化节等专业化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将“果、茶、菜、花”专业知识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将学科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与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构思设计、素材选用、情景再造中形成历史认知,促进情感认同,增强政治自觉。

学院举办“李来荣杯”植物创意设计大赛、设施工程模型大赛。

一片丹心向阳开,献礼建党100周年。

2.强化责任担当,健全党建机制。学院党委坚持抓好议事协商、定期研讨、责任落实三项举措,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一强二引三带动”机制。“一强”即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二引”即发挥全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李来荣红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三带动”即通过师生支部“共建”,发挥教工党支部引领教育带动作用;通过教工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发挥党员教师的“红色信仰的传播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者”三位一体的“红色导师”带动作用;通过建立系务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机制,打造党组织带动形成教学科研工作新格局。

二、勇攀高峰,“用”字为功搭舞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用新发展理念助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科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展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担当作为。

1.强化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设由党员教师领衔或担当骨干的5支科研创新团队、6支教学团队和3支学科竞赛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近年来党员教师领衔的茶学专业、园艺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获得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得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1项、全国高校农林类专业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标准贡献奖励10项,制定和颁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获省级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8篇;大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2银、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1铜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均有党员学生参与;多位博士生党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院优秀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学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深入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院党委注重统领学科建设方向,经过与校内其他二级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多次磋商和论证,推进园艺学、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新办“智慧农业”专业,完成招收首批本科生60名。创新性地跨学院组建智慧农业系,启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园艺)发展”项目,依托党员教师骨干力量,建设4支智慧农业创新团队。通过新专业设置、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协同攻关优势,并协同相关企业组织联合攻关,引导促进园艺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形成特色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三、潜心育人,“知”字为先育新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挖掘李来荣教授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生动素材,将“一心爱党”的精神内核贯穿师生教学活动实践之中,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1.做足三项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教师以李来荣先生为榜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院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在思政教育上下功夫。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课程思政”辅导报告会、分享会和工作推进会。思政微课《一片冰心在玉壶》在福建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是在劳动教育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综合实践,把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向教学一线延伸。学院53%的教师在校内教学基地开设劳动课程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一班一亩地”实践教学活动。学院“三全育人”机制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学院教师在全国园艺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2.精细发力,扎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学院党委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落实大学生发展党员“一述责、二评议、三公示”机制。制定出台《园艺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精细化培养办法》,采取日常考察、半年考察、政治理论测试和量化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

四、服务社会,“效”字为本产硕果

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与乡村治理对接、资源对接、发展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展现农林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1.支部建在团队上,服务乡村振兴。以党支部为基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导向,聚焦福建省果树、茶叶、花卉、蔬菜、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党支部立项活动,服务地方产业和乡村振兴,组建了9支以党员为主体的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依托党建联建工作,在全省建立11个区域示范区,设立45个基层推广站点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实质性合作研发机构和31个基地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服务八闽大地以及宁夏固原、新疆昌吉等地。

中国白茶研究院年终总结汇报交流会召开。

2.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品牌效益。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在省内新增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6个、组建协同创新院茶产业分院和12支校级乡村振兴服务团队,50多位党员教师参与省千万行动,其中3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业专家”。学院教师党员助力闽宁协作,协助规划“四个一”林草工程,组织编写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等8本栽培技术手册。完成了固原的全部脱贫攻坚任务,1位党员教师援疆工作,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感谢

【附: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7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7次捧得“优胜杯”。

作者:肖红新 徐志杰 赵艳铭

职务:肖红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徐志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赵艳铭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党委组织员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