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况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地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充分结合支部学科专业特点,着眼教师立德树人水平提升、学生担当大任能力提升,围绕文化、课程、竞赛等内容,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融合,积极构建“3C”育人模式,着力培养油气行业的“勘探尖兵”,将支部打造成为服务油气行业的人才培养战斗堡垒。
具体做法
一、Culture:文化引领,探索育人新方式
学院党支部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诠释石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一是“同唱一首歌曲”。对接学生党支部,开展与教工支部共建,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结合专业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阐释石油文化内涵,向全体师生讲述石油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
二是“同上一堂党课”。充分利用学生野外实习的机会,邀请总支书记和老党员讲党课,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地质现象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相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是“同演一部话剧”。充分发挥石油文化的滋养作用,挖掘学校70余年依托石油行业办学的历史,组织师生创作共演话剧《山海志·石油魂》,被确定为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重点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与油田企业联手打造的《加油新时代,争气新征程》《劳动美•石油魂•中国梦》等精品舞台剧,强化学生“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坚定信念。
四是“同讲一个故事”。不定期邀请石油企业杰出校友、知名专家做客“石油大讲堂”,将“企业故事”融入课堂;每年邀请中国石油“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总队到校开展宣讲,将“先进典型”请上讲台,全面深入推进石油精神树人铸魂。
师生共创共演的话剧《山海志·石油魂》剧照。
二、Course:课程思政,筑牢育人新阵地
支部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精神,牵头课程思政改革。
一是巧妙挖掘专业元素。结合地质类专业特点,挖掘、沉淀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装备背后蕴藏的育人元素,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地质“四大件”所蕴含的信念坚定的指南针精神、千锤百炼的地质锤精神、知微见著的放大镜精神、成就他人的草帽精神。
二是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工匠精神、石油精神、红岩精神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并积极邀请思政专家对教师开展理论培训,提升教师站在哲学社会科学高度分析自然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是坚持用好野外实习。提出“野外实习融党建”的工作模式,坚持组织党员教师集体备课,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地质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理念和职业责任感不断强化,学生“学地质、爱地质、献身地质”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增强。
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给野外实习学生讲党课。
三、Competition:学科竞赛,搭建育人新平台
借学校实施“一专一赛”“一生一赛”和学院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之际,支部提出“学科竞赛融党建”工作机制,并构建起“1+1+N”学科竞赛工作模式,即1个党小组联系一个专业、负责一项学科竞赛、指导N名学生。在支部书记的带动下,以支部教师党员为主,全系教师参与,将理论教育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逐步构建起以支部书记带头,骨干教师积极指导,全体党员师生参与,以学生实践教学为抓手,以“国家—重庆市—学校—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以全国性学科竞赛为舞台的实践育人新平台。
学生斩获第五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综合组特等奖。
点评及取得成效
高校事业发展的根基在师生,关键在党的领导。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地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坚持理论武装师生,文化引领师生,事业凝聚师生,把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将石油文化、行业精神融入党课并开展系列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主动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索形成了育才育人和支部党建工作相互融合的“3C”模式。
立足“3C”模式的长期实践,支部逐渐形成了“五个一”的课程育人成果,即培养了一支真懂善用能授的教师队伍,挖掘了一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教材讲义,探索了一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石油与人生”讲座,初步建立了一个符合立德树人规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0余项,发表包括SCI在内的学术期刊70余篇。在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支部师生成绩斐然,连续4届在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三名,2017年获第二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知识竞赛全国第一名,2021年获第五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本科生综合组特等奖,受到王铁冠院士、朱筱敏教授、宋国奇首席等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油气勘探学子的“重科品牌”逐渐形成,学院为石油行业培养“勘探尖兵”的办学实力逐步提升。
【附:学校简介】
重庆科技学院由两所1951年开始办学并保持良好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合并组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4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7个。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10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
作者:谢家建 李小刚
职务:谢家建系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小刚系学院党总支地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