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立足自身实际,引领全院广大党员,坚守红心向党、爱心育人、真心爱农、热心知农、信心强农,通过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春能量、担当兴农使命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青春•兴农”党建品牌创建,切实强化党建工作与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强农兴农初心,勇担服务“三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涉农高校基层党委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一、工作实例
1.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运用山西省的红色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开展线上红色教育,不断深化党员红色教育体系。举办《八路军在山西》赠书活动,向支委和“两优一先”代表赠书《选择——太行山区红色寻访》40本。自主开发《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实录》《党史中的红歌》2个红色党课课件,讲授红色文化主题党课,持续推进“红色基因进课堂”。山西青年报等媒体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通过学院党建宣传网和党建微信公众号“红小农”,实现“把支部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持续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和传播力。
院领导带领部分学生党员开展“红色青春,筑梦之旅”系列主题党日活动。
2.爱心育人,彰显育人特色
通过“10+10+4”方案,搭建“三全”育人平台。学院党委充分发挥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科研导师、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会、家长、同学和学生本人等10个方面的积极因素,认真落实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10大育人体系,开展信念教育、成长帮扶、社会实践、社会认知等4个模块活动,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长期坚持培育“情暖夕阳”“情溢书香”“学子有约”三个特色思政项目,把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学院官网设“团学工作”专栏,建好“巍巍农学”团学公众号,跟进团学工作动态,积极宣传正能量。学院36个班级均建有班级QQ群和微信群,辅导员开设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
3.真心爱农,厚植“三农”情怀
每一座矗立的红色建筑、每一次深入的实践活动、每一场激烈的知识竞赛背后都蕴藏着丰富、鲜活且生动的党建学习教育资源。每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都认真准备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挑选相应的活动路线,同时搭配视频教学,既丰富了形式,又增加了趣味性。
校党委书记廖允成参加学院“我是党员·我宣誓”主题党日活动。
通过开展“我是党员·我宣誓”“学习‘党史’知农爱农”“支部共建”等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提炼师生日常学习、活动中有关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农耕文化、“三农”服务、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平时的团学活动、党支部“三会一课”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懂两爱三有”青年人才。
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党史,知农爱农”主题党日活动。
比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将党建元素和专业元素相结合,用不同类型的作物种子精心制作了“山西农业大学号”种子帆船,寓意“山西农业大学号”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承载着无数农学人的梦想乘风破浪,扬帆启航,激励全体党员同志担当兴农使命,在振兴乡村的伟大征程中谱写芳华续辉煌。
师生用不同类型的作物种子精心制作了“山西农业大学号”种子帆船。
4.热心知农,求实探索真知
学院与山西省多地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成“耕读教育”基地3个,引进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称号,在闻喜等地建立7个“科技小院”,实施“资政实践育人”模式,立足有机旱作农业和功能农业,继续依托旱地小麦、谷子等杂粮特色作物产业化技术、景观农业、绿色防控等团队优势,构筑融教学科研实践、生产实践与社会服务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化实践育人平台。近5年,先后参与校级“助力吕梁脱贫攻坚深度行”扶贫项目和“忻州定襄横山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项目。
通过多年的实践活动,院党委总结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12337”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培养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力两个方向(理论与实践),依托“三带头,三深入”实践体制(学院领导带头挂帅,深入一线坐镇指挥;专家教授带头服务,深入田间指导;师生党员、学生干部、团员青年带头参与,深入农户调研),开展七个内容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省情社情观察、教育关爱服务、特色农产品推广、科技支农、红色精神传承)。
学院赴山西定襄社会实践队开展“走进乡土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育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思考“三农”问题、服务乡村社区,增强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实践中检验技能,学用结合,厚植“三农”情怀,激发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三农”情怀;在实践中砥砺精神、磨炼意志,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明确职业目标与发展规划。实践育人工作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三农”人才做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信心强农,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毕业生杨起鸿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院党委努力打造“五个一创业工程”,即联系一批创业导师、挖掘一批创业团队、开展一系列创业培训、打造一批创业基地、培育一批创业之星,不断提升学生强农兴农的信心,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强农兴农使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开展“‘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线上宣讲会”等活动,举办“未来农业”奇思妙想创意赛、现代作物科学创新发展赛、“中国农业2025”乡村振兴创业赛和作物学基础知识竞赛等比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培训农村技术人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二、工作成效
2019年6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被列为“山西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5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顺利通过山西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验收工作,创建成果《耕耘守心 沃土砺行——农学院党建工作实录》汇编成册。获山西省党建研究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一批批学生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引导与带领下,在专家学者的鼓励与指导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院获评“2016—2020年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优秀组织单位”。社会实践工作连续3年获全国农学联盟和团中央表彰,获评团中央学校部2017—2020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遴选奖项7项。5个实践队多次荣获团中央、全国农学联盟“优秀实践小队”称号。学院学生马红军、金永贵两人分别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生黄超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杨起鸿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杨起鸿、王乾的创新创业事迹入选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名单。
【附:学校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学校始建于1907年,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年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2022年3月,学校两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5月,学校两个标杆院系、两个样板支部、1个研究生样板支部、4个“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顺利通过山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作者:荆立群 周晶
职务:荆立群系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农学院党委书记,周晶系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