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像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红色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图为延安宝塔近景。供图:衣鸿飞

吴起长征胜利纪念碑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图为吴起胜利山(原燕窝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曾在胜利山指挥了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切尾巴”战役。供图:衣鸿飞

直罗镇战役新闻

1935年1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的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红色中华》报于12月1日报道了直罗镇胜利的消息。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间,延安市子长市(安定县)瓦窑堡镇为中共中央驻地。在张闻天主持下,12月17日到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中央 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的报告。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供图:衣鸿飞

《新中华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驻于延安市凤凰山麓。在此期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与国民党多次谈判,最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图为1937年9月29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央大礼堂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与办公。图为于1942年建成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整风期间阅读的部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王家坪革命旧址

1946年1月,为便于指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由枣园搬至王家坪八路军军委机关附近的窑洞内办公。图为周恩来在王家坪办公旧址,1947年3月18日黄昏周恩来随同毛泽东离开王家坪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

枣林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刘少奇、朱德与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图为枣林沟会议旧址未维修前照片。

小河会议旧址

1947年6月8日至9日、6月17日至8月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靖边小河生活战斗了47个日夜。为解决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等问题,毛泽东召集相关党政军领导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的使用方向及其有关问题,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小河会议对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胜利的消息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制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和政策。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1948年3月10日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去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历史影像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2021-08-19 13:00

红色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图为延安宝塔近景。供图:衣鸿飞

吴起长征胜利纪念碑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图为吴起胜利山(原燕窝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曾在胜利山指挥了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切尾巴”战役。供图:衣鸿飞

直罗镇战役新闻

1935年1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的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红色中华》报于12月1日报道了直罗镇胜利的消息。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间,延安市子长市(安定县)瓦窑堡镇为中共中央驻地。在张闻天主持下,12月17日到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中央 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的报告。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供图:衣鸿飞

《新中华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驻于延安市凤凰山麓。在此期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与国民党多次谈判,最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图为1937年9月29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央大礼堂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与办公。图为于1942年建成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整风期间阅读的部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王家坪革命旧址

1946年1月,为便于指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由枣园搬至王家坪八路军军委机关附近的窑洞内办公。图为周恩来在王家坪办公旧址,1947年3月18日黄昏周恩来随同毛泽东离开王家坪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

枣林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刘少奇、朱德与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图为枣林沟会议旧址未维修前照片。

小河会议旧址

1947年6月8日至9日、6月17日至8月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靖边小河生活战斗了47个日夜。为解决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等问题,毛泽东召集相关党政军领导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的使用方向及其有关问题,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小河会议对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胜利的消息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制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和政策。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1948年3月10日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去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历史影像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2021-08-19 13:00

历史影像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2021-08-19 13:00

红色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图为延安宝塔近景。供图:衣鸿飞

吴起长征胜利纪念碑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图为吴起胜利山(原燕窝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曾在胜利山指挥了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切尾巴”战役。供图:衣鸿飞

直罗镇战役新闻

1935年1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的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红色中华》报于12月1日报道了直罗镇胜利的消息。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间,延安市子长市(安定县)瓦窑堡镇为中共中央驻地。在张闻天主持下,12月17日到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中央 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的报告。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供图:衣鸿飞

《新中华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驻于延安市凤凰山麓。在此期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与国民党多次谈判,最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图为1937年9月29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央大礼堂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与办公。图为于1942年建成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整风期间阅读的部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王家坪革命旧址

1946年1月,为便于指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由枣园搬至王家坪八路军军委机关附近的窑洞内办公。图为周恩来在王家坪办公旧址,1947年3月18日黄昏周恩来随同毛泽东离开王家坪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

枣林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刘少奇、朱德与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图为枣林沟会议旧址未维修前照片。

小河会议旧址

1947年6月8日至9日、6月17日至8月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靖边小河生活战斗了47个日夜。为解决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等问题,毛泽东召集相关党政军领导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的使用方向及其有关问题,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小河会议对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胜利的消息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制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和政策。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1948年3月10日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去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历史影像丨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2021-08-19 13:00

红色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图为延安宝塔近景。供图:衣鸿飞

吴起长征胜利纪念碑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图为吴起胜利山(原燕窝山)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曾在胜利山指挥了中央红军长征最后一战——“切尾巴”战役。供图:衣鸿飞

直罗镇战役新闻

1935年1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的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红色中华》报于12月1日报道了直罗镇胜利的消息。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间,延安市子长市(安定县)瓦窑堡镇为中共中央驻地。在张闻天主持下,12月17日到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中央 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的报告。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市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供图:衣鸿飞

《新中华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驻于延安市凤凰山麓。在此期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与国民党多次谈判,最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图为1937年9月29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央大礼堂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与办公。图为于1942年建成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整风期间阅读的部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王家坪革命旧址

1946年1月,为便于指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由枣园搬至王家坪八路军军委机关附近的窑洞内办公。图为周恩来在王家坪办公旧址,1947年3月18日黄昏周恩来随同毛泽东离开王家坪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

枣林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刘少奇、朱德与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图为枣林沟会议旧址未维修前照片。

小河会议旧址

1947年6月8日至9日、6月17日至8月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靖边小河生活战斗了47个日夜。为解决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集中商讨今后的作战计划和方针等问题,毛泽东召集相关党政军领导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的使用方向及其有关问题,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小河会议对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供图:衣鸿飞

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胜利的消息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制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和政策。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1948年3月10日周恩来在杨家沟向中直机关干部战士宣布: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央机关离开杨家沟,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去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