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焕华 张艾平
解放军队伍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显示出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哪怕面对粮食不足,也能依靠坚强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想方设法度过困难时期。
早在毛泽东和中央决定向西藏进军的初期,曾提出过“入藏军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鼓士气”。然而,山高水长,从接受进军任务到进驻拉萨,历时近两年。广大指战员在具体实践中深切体会到1950年2月15日西南局在《解放西藏进军政治动员令》中的号召:“每一个指战员必须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和决心。”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特殊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未来在西藏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是不行的。
确定了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后,进藏部队在高原上开展工作,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吃饭问题。“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从中央给西南局的指示中就可以看出,到西藏去,打仗容易,吃饭困难。由于西藏高寒缺氧、生产落后、物质匮乏,其本身的粮食产量就比较小,因此毛主席早就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进藏部队的费用由中央包干,所需物资全部由内地供给。这样,部队的一切需要,主要靠内地运输,可是公路未修通,在高原上靠牲畜和人力运输,一是路途遥远,损耗大,且费用昂贵,当时国家所储备的银元相当一部分用于维持驻藏部队,张经武曾感叹说“我们是在吃银子过日子啊!”;二是即使做出了极大努力,粮食供应也还是根本维持不了几千里外的部队所需。西藏工委和进藏部队采取人员口粮定量等措施来应急,部队当时每人每天连4两青稞面(折合现在十进位称2两5钱)有时都难以为继,全靠野菜补充。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上层分裂主义分子看到进藏部队的这个弱点,暗地控制西藏地方政府,不准向解放军出售粮食,妄图采取用饿肚子的办法来赶解放军,司曹鲁康娃就曾以嘲弄的口吻对张国华军长说:“张军长,感觉怎么样啊,饿肚子的滋味,比打败仗,还难受吧。”
为了尽早解决粮食问题,并在西藏站稳脚跟,进藏部队一方面是抢修公路,解决运输难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学习南岭湾--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经协商,噶厦同意将拉萨西郊一片约5000亩乱石滩卖给部队。而鲁康娃等人听说解放军要在那里开荒种地,哈哈大笑:“他们要在那里种菜?笑话!要能种出菜,以前那些汉人也不会灰溜溜地跑回去了。”态度何其嚣张。
广大指战员有着靠自己双手在西藏高原立足生根的钢铁意志和决心,在尚未消除几千里行军疲劳的情况下,立即以战斗姿态投入开荒生产运动。从1951年11月25日起,就开始了在拉萨西郊这五千亩的地的开荒生产。因为趁着冬天把地翻出来,能把地里面的虫子冻死,来年就可以减少虫害,明年春天翻过的土地化冻,土质变松,有利于春播。但是,西藏的冬天寒冷干燥,地板结的比较厉害,在劳动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开荒种地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这块地又是经过拉萨河水常年冲刷沉积下来的土地,荆棘丛生,土层中夹杂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铁锹发挥不了作用,战士们便用帐篷钉撬动砂石,用手一棵一棵地将遍地的荆棘、杂草从地里挖出来,手脸常常被荆棘刺伤、划破。遇上冻土层时,用铁镐、锛(一个班只有两把)一镐一锛地砸,许多战士们把手的虎口都震裂了,手掌磨出了血泡,他们只是简单处理一下,继续劳作。因为严重缺氧,加上口粮不足,吃不饱肚子,生产劳动体力消耗又大,干不了一会儿就得站着喘口气,劳动十分艰辛。缺水,解放军通过人工从拉萨河挖水渠,将拉萨河的水引到八一农场。缺肥料,谭冠三将军就带领全军将士,每天早上到城中心打扫卫生,将大街小巷堆满的人畜粪便、骨头,收集起来用火焚烧,然后埋在地里面当肥料。在1952年开春的时候,解放军就在西藏种下了第一批种子。经过半年多的奋斗,到了1952年的下半年,就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当时八一农场在1952年种出了一个重达26斤的元根,而正常情况下有一斤、两斤,长到三斤就了不起,这让全军将士都非常惊讶,欢欣鼓舞,更是让周边的百姓非常敬佩,连一些在寺庙里老喇嘛听了这事,不相信,有一个老喇嘛说;我从来没听说过也没有看见过20多斤以上的元根,于是他要求他的徒弟背着他下山,专门去看了一眼,这个庞大的农作物,连连称奇。甚至有人说:这个解放军简直是天降神兵,在一片荒滩地上种出这么好的庄稼。借着八一农场这块示范地,张国华谭冠三的夫人们带着当时噶厦政府的一些贵族妇女到农场来参观,这让很多妇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解放军能够在荒地上种出这么好的农作物表示很惊讶,甚至有人直接把自己农场交给解放军代管。在八一农场的示范之下,周边一系列的农场紧接着开垦起来,到八十年代军垦农场数量达到了九个农场。这些农场的规模之大,生产的物产之丰富,已经做到了足够西藏军区的所有解放军指战员九个月粮食的自给自足。本着克制和忍耐,入藏部队不在意上层分裂分子的故意刁难,通过艰苦劳作,让部队的开荒生产不仅缓解了粮食问题,更是教育了群众。
农垦事业让解放军在西藏扎下了根,八一农场对西藏的农业的现代化也是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一九七七年谭冠三将军再次回到西藏,他还特意回到八一农场去看一看。在返回到成都休养的时候,他特意说:“我希望能够再次回到西藏。”在他身体不行的时候,他把他的老部下洪学智上将叫过来说:“我有一个遗愿,这个遗愿只有你办得到,那就是如果我死了,请你把我的骨灰埋到西藏去,因为我想回西藏,我回不去了,你就把我的骨灰埋过去吧!”,所以谭冠三将军的骨灰最终埋在了西藏拉萨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内谭冠三纪念园内,因为这一片院子曾经是谭将军当年亲手种下的苹果林。真正印证了他赋诗中“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作者单位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参见《谭冠三与老西藏精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