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创造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开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进入新世纪,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被提上日程。2006年7月1日,一条全长1956公里的钢铁巨龙横卧在世界屋脊。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参建者牢记初心使命,创造了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毛泽东在1973年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表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边疆人民强烈要求修铁路,1974年,周恩来作出青藏线抓紧“上马”的重要指示。2001年,朱镕基在格拉段开工典礼上说,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地向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迈进。

“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理念有效保障了参建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铁道部编印的《青藏铁路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手册》和《高原卫生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工程沿线建立了一级医疗机构115个、二级医疗机构23个、三级医疗机构6个,形成了快速、及时、有效救治危重病人的网络体系;全线设置了制氧站17座,高压氧舱25台,60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雪域高原生命保护神”。建设格拉段时,14万名参建者在高寒缺氧、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非典疫情零发生、鼠疫疫情零传播”的医学奇迹。

参建者积极投身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几代铁路人挑战极限、奋不顾身,造就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中国奇迹。2001年6月,中铁二十局组织了一支踏勘队勘察、调研风火山。“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风火山隧道平均海拔5000多米,气候酷寒,人迹罕至,隧道内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踏勘队中,年近五旬、曾两次承担风火山试验段修建任务的陈文珍说:“风火山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座威虎山啊,我们明知山有虎,还必须偏向虎山行啊。”

陈文珍当时所在的铁道兵第10师就是中铁二十局的前身,这支“风火山尖兵连”跨越两个世纪四上青藏线。早在1959年春,铁10师就进入柴达木,承担起青藏铁路近300公里的修建任务。1963年和1974年,又两次奔赴青藏高原修建铁路。2001年,青藏铁路工程将再次启动的消息传到中铁二十局,7000多封请战书纷至沓来,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请缨要上青藏线。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国家建设工程,更是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传承工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经过360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贯通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

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青藏铁路技术难关,数十年接续探索、勇创一流,攀登了一座座科学高峰。同样是风火山,1961年,中铁西北科学院为研究和解决高原冻土筑路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的高原冻土观测站。宋锐、周怀珍、王占吉等是风火山观测站第一代科技队伍的杰出代表。在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饥寒交加,却仍坚持工作。

几十年来,仅中铁西北院,就先后有200多名科研工作者在风火山经受淬炼和洗礼。藏族青年陈英富是一名年轻的冻土科研人员,却也在风火山上干了整整8年。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主持安装了综合遥测站数据采集系统和深孔地温监测系统,使9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经过40多年的艰苦探索,风火山冻土观测站和西北院的科研工作者攻克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了29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历时数年、跨越两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彰显了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钩沉|创造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

刘琳

2023-11-10 14:31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开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进入新世纪,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被提上日程。2006年7月1日,一条全长1956公里的钢铁巨龙横卧在世界屋脊。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参建者牢记初心使命,创造了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毛泽东在1973年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表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边疆人民强烈要求修铁路,1974年,周恩来作出青藏线抓紧“上马”的重要指示。2001年,朱镕基在格拉段开工典礼上说,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地向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迈进。

“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理念有效保障了参建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铁道部编印的《青藏铁路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手册》和《高原卫生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工程沿线建立了一级医疗机构115个、二级医疗机构23个、三级医疗机构6个,形成了快速、及时、有效救治危重病人的网络体系;全线设置了制氧站17座,高压氧舱25台,60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雪域高原生命保护神”。建设格拉段时,14万名参建者在高寒缺氧、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非典疫情零发生、鼠疫疫情零传播”的医学奇迹。

参建者积极投身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几代铁路人挑战极限、奋不顾身,造就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中国奇迹。2001年6月,中铁二十局组织了一支踏勘队勘察、调研风火山。“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风火山隧道平均海拔5000多米,气候酷寒,人迹罕至,隧道内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踏勘队中,年近五旬、曾两次承担风火山试验段修建任务的陈文珍说:“风火山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座威虎山啊,我们明知山有虎,还必须偏向虎山行啊。”

陈文珍当时所在的铁道兵第10师就是中铁二十局的前身,这支“风火山尖兵连”跨越两个世纪四上青藏线。早在1959年春,铁10师就进入柴达木,承担起青藏铁路近300公里的修建任务。1963年和1974年,又两次奔赴青藏高原修建铁路。2001年,青藏铁路工程将再次启动的消息传到中铁二十局,7000多封请战书纷至沓来,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请缨要上青藏线。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国家建设工程,更是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传承工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经过360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贯通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

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青藏铁路技术难关,数十年接续探索、勇创一流,攀登了一座座科学高峰。同样是风火山,1961年,中铁西北科学院为研究和解决高原冻土筑路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的高原冻土观测站。宋锐、周怀珍、王占吉等是风火山观测站第一代科技队伍的杰出代表。在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饥寒交加,却仍坚持工作。

几十年来,仅中铁西北院,就先后有200多名科研工作者在风火山经受淬炼和洗礼。藏族青年陈英富是一名年轻的冻土科研人员,却也在风火山上干了整整8年。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主持安装了综合遥测站数据采集系统和深孔地温监测系统,使9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经过40多年的艰苦探索,风火山冻土观测站和西北院的科研工作者攻克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了29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历时数年、跨越两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彰显了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钩沉|创造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

刘琳

2023-11-10 14:31

钩沉|创造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

刘琳

2023-11-10 14:31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开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进入新世纪,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被提上日程。2006年7月1日,一条全长1956公里的钢铁巨龙横卧在世界屋脊。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参建者牢记初心使命,创造了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毛泽东在1973年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表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边疆人民强烈要求修铁路,1974年,周恩来作出青藏线抓紧“上马”的重要指示。2001年,朱镕基在格拉段开工典礼上说,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地向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迈进。

“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理念有效保障了参建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铁道部编印的《青藏铁路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手册》和《高原卫生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工程沿线建立了一级医疗机构115个、二级医疗机构23个、三级医疗机构6个,形成了快速、及时、有效救治危重病人的网络体系;全线设置了制氧站17座,高压氧舱25台,60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雪域高原生命保护神”。建设格拉段时,14万名参建者在高寒缺氧、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非典疫情零发生、鼠疫疫情零传播”的医学奇迹。

参建者积极投身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几代铁路人挑战极限、奋不顾身,造就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中国奇迹。2001年6月,中铁二十局组织了一支踏勘队勘察、调研风火山。“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风火山隧道平均海拔5000多米,气候酷寒,人迹罕至,隧道内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踏勘队中,年近五旬、曾两次承担风火山试验段修建任务的陈文珍说:“风火山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座威虎山啊,我们明知山有虎,还必须偏向虎山行啊。”

陈文珍当时所在的铁道兵第10师就是中铁二十局的前身,这支“风火山尖兵连”跨越两个世纪四上青藏线。早在1959年春,铁10师就进入柴达木,承担起青藏铁路近300公里的修建任务。1963年和1974年,又两次奔赴青藏高原修建铁路。2001年,青藏铁路工程将再次启动的消息传到中铁二十局,7000多封请战书纷至沓来,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请缨要上青藏线。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国家建设工程,更是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传承工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经过360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贯通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

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青藏铁路技术难关,数十年接续探索、勇创一流,攀登了一座座科学高峰。同样是风火山,1961年,中铁西北科学院为研究和解决高原冻土筑路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的高原冻土观测站。宋锐、周怀珍、王占吉等是风火山观测站第一代科技队伍的杰出代表。在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饥寒交加,却仍坚持工作。

几十年来,仅中铁西北院,就先后有200多名科研工作者在风火山经受淬炼和洗礼。藏族青年陈英富是一名年轻的冻土科研人员,却也在风火山上干了整整8年。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主持安装了综合遥测站数据采集系统和深孔地温监测系统,使9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经过40多年的艰苦探索,风火山冻土观测站和西北院的科研工作者攻克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了29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历时数年、跨越两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彰显了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钩沉|创造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

刘琳

2023-11-10 14:31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开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进入新世纪,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被提上日程。2006年7月1日,一条全长1956公里的钢铁巨龙横卧在世界屋脊。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参建者牢记初心使命,创造了震撼世界的生命奇迹。毛泽东在1973年会见尼泊尔国王时表示,中国将修建青藏铁路。边疆人民强烈要求修铁路,1974年,周恩来作出青藏线抓紧“上马”的重要指示。2001年,朱镕基在格拉段开工典礼上说,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地向新世纪的宏伟目标迈进。

“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理念有效保障了参建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铁道部编印的《青藏铁路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手册》和《高原卫生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工程沿线建立了一级医疗机构115个、二级医疗机构23个、三级医疗机构6个,形成了快速、及时、有效救治危重病人的网络体系;全线设置了制氧站17座,高压氧舱25台,600多名医务人员成为“雪域高原生命保护神”。建设格拉段时,14万名参建者在高寒缺氧、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非典疫情零发生、鼠疫疫情零传播”的医学奇迹。

参建者积极投身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几代铁路人挑战极限、奋不顾身,造就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中国奇迹。2001年6月,中铁二十局组织了一支踏勘队勘察、调研风火山。“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风火山隧道平均海拔5000多米,气候酷寒,人迹罕至,隧道内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踏勘队中,年近五旬、曾两次承担风火山试验段修建任务的陈文珍说:“风火山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座威虎山啊,我们明知山有虎,还必须偏向虎山行啊。”

陈文珍当时所在的铁道兵第10师就是中铁二十局的前身,这支“风火山尖兵连”跨越两个世纪四上青藏线。早在1959年春,铁10师就进入柴达木,承担起青藏铁路近300公里的修建任务。1963年和1974年,又两次奔赴青藏高原修建铁路。2001年,青藏铁路工程将再次启动的消息传到中铁二十局,7000多封请战书纷至沓来,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请缨要上青藏线。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国家建设工程,更是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传承工程。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铁二十局建设团队经过360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贯通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

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青藏铁路技术难关,数十年接续探索、勇创一流,攀登了一座座科学高峰。同样是风火山,1961年,中铁西北科学院为研究和解决高原冻土筑路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年值守的高原冻土观测站。宋锐、周怀珍、王占吉等是风火山观测站第一代科技队伍的杰出代表。在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饥寒交加,却仍坚持工作。

几十年来,仅中铁西北院,就先后有200多名科研工作者在风火山经受淬炼和洗礼。藏族青年陈英富是一名年轻的冻土科研人员,却也在风火山上干了整整8年。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主持安装了综合遥测站数据采集系统和深孔地温监测系统,使90%以上的观测项目实现了自动化。经过40多年的艰苦探索,风火山冻土观测站和西北院的科研工作者攻克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了29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历时数年、跨越两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彰显了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