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阐释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作者丨张金锁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克服千难万苦、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不断体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陕北吴起镇,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争取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的烽火熔铸了延安精神。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延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农业生产条件很差、灾荒频仍,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战胜生存危机成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为了清除王明“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搞清历史上的是非问题和路线问题,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中央通过整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净化党魂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吸取“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失败的教训,在中国革命的前途上明确“要走历史必由之路”。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大第3期第二大队作关于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三民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延安时期的历史证明,“走历史必由之路”就是从党的最低纲领到最高纲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反思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又更加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论断。为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束缚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开展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学习运动,形成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政治生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一根本立场上,把全党思想和实践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为了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坚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的事情自己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1940年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空前的财政危机,在面对“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难困苦时,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成为了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此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联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中国共产党人彰显了民族自信,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延安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人将“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延安精神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创造,真正实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营养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时代产物、革命成果,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今天,延安精神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扬延安精神、不懈奋斗,就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延安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形象和精神境界。在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是人们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指向在社会层面的集中体现,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潮流,对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史鉴今,把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促进社会形成共识,不断凝聚社会民众的共同愿望,使其成为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凝结,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集体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成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压舱之宝”。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廉洁奉公,永葆革命活力、奋斗精神。

延安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和滋养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根植于思想深处,倾注于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魅力。延安精神有助于为“四个自信”提供动力源泉,夯实理论与制度自信基础,打牢道路与文化自信基石。

(作者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精神阐释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中国教育报

2021-08-19 10:58

作者丨张金锁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克服千难万苦、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不断体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陕北吴起镇,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争取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的烽火熔铸了延安精神。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延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农业生产条件很差、灾荒频仍,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战胜生存危机成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为了清除王明“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搞清历史上的是非问题和路线问题,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中央通过整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净化党魂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吸取“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失败的教训,在中国革命的前途上明确“要走历史必由之路”。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大第3期第二大队作关于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三民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延安时期的历史证明,“走历史必由之路”就是从党的最低纲领到最高纲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反思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又更加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论断。为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束缚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开展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学习运动,形成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政治生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一根本立场上,把全党思想和实践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为了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坚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的事情自己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1940年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空前的财政危机,在面对“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难困苦时,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成为了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此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联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中国共产党人彰显了民族自信,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延安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人将“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延安精神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创造,真正实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营养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时代产物、革命成果,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今天,延安精神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扬延安精神、不懈奋斗,就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延安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形象和精神境界。在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是人们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指向在社会层面的集中体现,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潮流,对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史鉴今,把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促进社会形成共识,不断凝聚社会民众的共同愿望,使其成为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凝结,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集体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成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压舱之宝”。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廉洁奉公,永葆革命活力、奋斗精神。

延安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和滋养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根植于思想深处,倾注于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魅力。延安精神有助于为“四个自信”提供动力源泉,夯实理论与制度自信基础,打牢道路与文化自信基石。

(作者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精神阐释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中国教育报

2021-08-19 10:58

精神阐释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中国教育报

2021-08-19 10:58

作者丨张金锁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克服千难万苦、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不断体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陕北吴起镇,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争取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的烽火熔铸了延安精神。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延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农业生产条件很差、灾荒频仍,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战胜生存危机成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为了清除王明“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搞清历史上的是非问题和路线问题,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中央通过整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净化党魂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吸取“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失败的教训,在中国革命的前途上明确“要走历史必由之路”。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大第3期第二大队作关于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三民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延安时期的历史证明,“走历史必由之路”就是从党的最低纲领到最高纲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反思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又更加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论断。为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束缚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开展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学习运动,形成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政治生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一根本立场上,把全党思想和实践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为了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坚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的事情自己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1940年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空前的财政危机,在面对“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难困苦时,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成为了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此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联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中国共产党人彰显了民族自信,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延安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人将“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延安精神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创造,真正实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营养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时代产物、革命成果,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今天,延安精神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扬延安精神、不懈奋斗,就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延安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形象和精神境界。在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是人们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指向在社会层面的集中体现,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潮流,对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史鉴今,把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促进社会形成共识,不断凝聚社会民众的共同愿望,使其成为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凝结,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集体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成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压舱之宝”。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廉洁奉公,永葆革命活力、奋斗精神。

延安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和滋养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根植于思想深处,倾注于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魅力。延安精神有助于为“四个自信”提供动力源泉,夯实理论与制度自信基础,打牢道路与文化自信基石。

(作者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精神阐释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中国教育报

2021-08-19 10:58

作者丨张金锁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克服千难万苦、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等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不管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抑或是新时代,延安精神不断体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落脚陕北吴起镇,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争取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陕北成为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的烽火熔铸了延安精神。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延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农业生产条件很差、灾荒频仍,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战胜生存危机成就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为了清除王明“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搞清历史上的是非问题和路线问题,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中央通过整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普遍、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净化党魂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吸取“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失败的教训,在中国革命的前途上明确“要走历史必由之路”。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大第3期第二大队作关于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三民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延安时期的历史证明,“走历史必由之路”就是从党的最低纲领到最高纲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反思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又更加准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论断。为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束缚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开展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学习运动,形成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政治生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一根本立场上,把全党思想和实践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为了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坚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的事情自己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1940年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发生空前的财政危机,在面对“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难困苦时,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成为了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并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此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联俄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的事要自己干,相信自己。”中国共产党人彰显了民族自信,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延安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人将“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延安精神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创造,真正实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营养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要有一点精气神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时代产物、革命成果,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今天,延安精神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依旧是新时代发展的魂之所系。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新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扬延安精神、不懈奋斗,就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延安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形象和精神境界。在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是人们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指向在社会层面的集中体现,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潮流,对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史鉴今,把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促进社会形成共识,不断凝聚社会民众的共同愿望,使其成为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武器。

延安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凝结,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集体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成为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剂,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压舱之宝”。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清醒,廉洁奉公,永葆革命活力、奋斗精神。

延安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和滋养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根植于思想深处,倾注于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魅力。延安精神有助于为“四个自信”提供动力源泉,夯实理论与制度自信基础,打牢道路与文化自信基石。

(作者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