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阐释丨抗洪精神 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的民族壮歌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

在同洪水的殊死搏斗中铸就抗洪精神

1998年初夏,连降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百万军民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江堤,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保卫家园、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牢固堤防,谱写了一首抗击洪水的壮丽史诗。 

“誓与大堤共存亡”,白底红字,鲜艳夺目。这块如今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生死牌”,见证着“九八”抗洪期间军民共同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江奔涌,抗洪精神接续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成功应对了长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理解抗洪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撑。

抗洪精神蕴含着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品格

面对肆虐的洪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华夏一心、炎黄子孙一心,亿万颗心连在一起,筑成了心的长城,激发出全国人民敢于战胜洪魔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抗洪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魂、振兴之魂、发展之魂”,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意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人水相搏,气壮山河。在“九八”抗洪期间,面对世纪大洪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党委和部门统一领导,周密安排救灾策略,在防汛抗洪的全局调度和具体运作上联防联控、科学救灾,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战斗在一线的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人民群众,还是后方支援的后勤保障队、医疗卫生工作队,军民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家里的亲人被冲散了,不悲伤,继续投入抗洪战斗;战友累倒了,不畏惧,继续向前冲。

万众一心,遇难则强。众志成城,无往不胜。抗洪前线的每一步成功,都是中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成功。回顾抗洪救灾的艰辛历程,无不体现人民的精诚团结与互帮互助。亿万军民抗洪斗争的事实再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任何大灾大难都冲不垮我们。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是因为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精神。洪水的肆虐不因山河远近而阻隔,不因地势凶险而停滞,不因救援艰辛而减弱。与洪魔搏斗,要保护家园,要巩固经济发展成果,要铺就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英雄的中国人民就要拿出“人定胜天”的气魄。因为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局面所决定的。抗洪军民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破釜沉舟、奋战到底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历史继续向前,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惊涛骇浪,但抗洪期间呈现出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会指引我们继续攻坚克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九八”抗洪中,面对一次高过一次的水位警戒线,抗洪的斗志一浪高过一浪,将积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转化为强大合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在抗洪抢险中,“硬骨头六连”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强、韧劲、吃苦、乐观,践行着“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的“硬骨头精神”,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敢于胜利,才能胜利。军民一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抗洪抢险,深刻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在新时代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

抗洪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同洪水搏斗中展示出来的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应有的精神风貌。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磅礴伟力。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能力。因而,抗洪救灾精神不仅不能忘,还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伟力,最终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牢记育人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在洪灾面前,抗洪官兵用牺牲换来群众平安,这是无私奉献的美德;人民群众募集捐资,志愿抗洪,这是守望相助的美德;社会各界积极援助,灾后重建,这是责任共建的美德。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要继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加以弘扬。因而,我们要积极挖掘优秀抗洪事迹、弘扬先进抗洪典型、讲好感人抗洪故事、建设抗洪纪念展馆等,不断为抗洪精神注入新的内容,从而增加新时代“德”的鲜活性和时代性,继而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探寻时代价值,助力民族复兴。历史上,暴雨洪水的考验反反复复,而抗洪精神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接续传承,更加熠熠生辉。抗洪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挖掘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探寻其当代启示,是对抗洪斗争伟大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实践道路的期许展望。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强大动力;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坚定“责任在肩”的决心、坚持“战胜困难”的信心,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郑洁单位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施瑞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精神阐释丨抗洪精神 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的民族壮歌

中国教育报 郑洁 施瑞

2023-08-24 13:20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

在同洪水的殊死搏斗中铸就抗洪精神

1998年初夏,连降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百万军民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江堤,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保卫家园、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牢固堤防,谱写了一首抗击洪水的壮丽史诗。 

“誓与大堤共存亡”,白底红字,鲜艳夺目。这块如今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生死牌”,见证着“九八”抗洪期间军民共同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江奔涌,抗洪精神接续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成功应对了长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理解抗洪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撑。

抗洪精神蕴含着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品格

面对肆虐的洪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华夏一心、炎黄子孙一心,亿万颗心连在一起,筑成了心的长城,激发出全国人民敢于战胜洪魔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抗洪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魂、振兴之魂、发展之魂”,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意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人水相搏,气壮山河。在“九八”抗洪期间,面对世纪大洪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党委和部门统一领导,周密安排救灾策略,在防汛抗洪的全局调度和具体运作上联防联控、科学救灾,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战斗在一线的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人民群众,还是后方支援的后勤保障队、医疗卫生工作队,军民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家里的亲人被冲散了,不悲伤,继续投入抗洪战斗;战友累倒了,不畏惧,继续向前冲。

万众一心,遇难则强。众志成城,无往不胜。抗洪前线的每一步成功,都是中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成功。回顾抗洪救灾的艰辛历程,无不体现人民的精诚团结与互帮互助。亿万军民抗洪斗争的事实再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任何大灾大难都冲不垮我们。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是因为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精神。洪水的肆虐不因山河远近而阻隔,不因地势凶险而停滞,不因救援艰辛而减弱。与洪魔搏斗,要保护家园,要巩固经济发展成果,要铺就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英雄的中国人民就要拿出“人定胜天”的气魄。因为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局面所决定的。抗洪军民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破釜沉舟、奋战到底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历史继续向前,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惊涛骇浪,但抗洪期间呈现出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会指引我们继续攻坚克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九八”抗洪中,面对一次高过一次的水位警戒线,抗洪的斗志一浪高过一浪,将积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转化为强大合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在抗洪抢险中,“硬骨头六连”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强、韧劲、吃苦、乐观,践行着“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的“硬骨头精神”,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敢于胜利,才能胜利。军民一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抗洪抢险,深刻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在新时代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

抗洪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同洪水搏斗中展示出来的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应有的精神风貌。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磅礴伟力。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能力。因而,抗洪救灾精神不仅不能忘,还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伟力,最终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牢记育人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在洪灾面前,抗洪官兵用牺牲换来群众平安,这是无私奉献的美德;人民群众募集捐资,志愿抗洪,这是守望相助的美德;社会各界积极援助,灾后重建,这是责任共建的美德。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要继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加以弘扬。因而,我们要积极挖掘优秀抗洪事迹、弘扬先进抗洪典型、讲好感人抗洪故事、建设抗洪纪念展馆等,不断为抗洪精神注入新的内容,从而增加新时代“德”的鲜活性和时代性,继而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探寻时代价值,助力民族复兴。历史上,暴雨洪水的考验反反复复,而抗洪精神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接续传承,更加熠熠生辉。抗洪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挖掘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探寻其当代启示,是对抗洪斗争伟大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实践道路的期许展望。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强大动力;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坚定“责任在肩”的决心、坚持“战胜困难”的信心,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郑洁单位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施瑞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精神阐释丨抗洪精神 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的民族壮歌

中国教育报 郑洁 施瑞

2023-08-24 13:20

精神阐释丨抗洪精神 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的民族壮歌

中国教育报 郑洁 施瑞

2023-08-24 13:20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

在同洪水的殊死搏斗中铸就抗洪精神

1998年初夏,连降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百万军民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江堤,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保卫家园、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牢固堤防,谱写了一首抗击洪水的壮丽史诗。 

“誓与大堤共存亡”,白底红字,鲜艳夺目。这块如今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生死牌”,见证着“九八”抗洪期间军民共同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江奔涌,抗洪精神接续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成功应对了长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理解抗洪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撑。

抗洪精神蕴含着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品格

面对肆虐的洪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华夏一心、炎黄子孙一心,亿万颗心连在一起,筑成了心的长城,激发出全国人民敢于战胜洪魔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抗洪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魂、振兴之魂、发展之魂”,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意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人水相搏,气壮山河。在“九八”抗洪期间,面对世纪大洪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党委和部门统一领导,周密安排救灾策略,在防汛抗洪的全局调度和具体运作上联防联控、科学救灾,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战斗在一线的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人民群众,还是后方支援的后勤保障队、医疗卫生工作队,军民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家里的亲人被冲散了,不悲伤,继续投入抗洪战斗;战友累倒了,不畏惧,继续向前冲。

万众一心,遇难则强。众志成城,无往不胜。抗洪前线的每一步成功,都是中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成功。回顾抗洪救灾的艰辛历程,无不体现人民的精诚团结与互帮互助。亿万军民抗洪斗争的事实再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任何大灾大难都冲不垮我们。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是因为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精神。洪水的肆虐不因山河远近而阻隔,不因地势凶险而停滞,不因救援艰辛而减弱。与洪魔搏斗,要保护家园,要巩固经济发展成果,要铺就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英雄的中国人民就要拿出“人定胜天”的气魄。因为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局面所决定的。抗洪军民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破釜沉舟、奋战到底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历史继续向前,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惊涛骇浪,但抗洪期间呈现出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会指引我们继续攻坚克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九八”抗洪中,面对一次高过一次的水位警戒线,抗洪的斗志一浪高过一浪,将积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转化为强大合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在抗洪抢险中,“硬骨头六连”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强、韧劲、吃苦、乐观,践行着“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的“硬骨头精神”,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敢于胜利,才能胜利。军民一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抗洪抢险,深刻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在新时代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

抗洪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同洪水搏斗中展示出来的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应有的精神风貌。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磅礴伟力。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能力。因而,抗洪救灾精神不仅不能忘,还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伟力,最终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牢记育人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在洪灾面前,抗洪官兵用牺牲换来群众平安,这是无私奉献的美德;人民群众募集捐资,志愿抗洪,这是守望相助的美德;社会各界积极援助,灾后重建,这是责任共建的美德。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要继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加以弘扬。因而,我们要积极挖掘优秀抗洪事迹、弘扬先进抗洪典型、讲好感人抗洪故事、建设抗洪纪念展馆等,不断为抗洪精神注入新的内容,从而增加新时代“德”的鲜活性和时代性,继而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探寻时代价值,助力民族复兴。历史上,暴雨洪水的考验反反复复,而抗洪精神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接续传承,更加熠熠生辉。抗洪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挖掘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探寻其当代启示,是对抗洪斗争伟大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实践道路的期许展望。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强大动力;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坚定“责任在肩”的决心、坚持“战胜困难”的信心,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郑洁单位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施瑞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精神阐释丨抗洪精神 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的民族壮歌

中国教育报 郑洁 施瑞

2023-08-24 13:20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

在同洪水的殊死搏斗中铸就抗洪精神

1998年初夏,连降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百万军民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江堤,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保卫家园、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牢固堤防,谱写了一首抗击洪水的壮丽史诗。 

“誓与大堤共存亡”,白底红字,鲜艳夺目。这块如今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生死牌”,见证着“九八”抗洪期间军民共同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江奔涌,抗洪精神接续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成功应对了长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流域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理解抗洪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撑。

抗洪精神蕴含着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品格

面对肆虐的洪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华夏一心、炎黄子孙一心,亿万颗心连在一起,筑成了心的长城,激发出全国人民敢于战胜洪魔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抗洪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之魂、振兴之魂、发展之魂”,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意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人水相搏,气壮山河。在“九八”抗洪期间,面对世纪大洪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党委和部门统一领导,周密安排救灾策略,在防汛抗洪的全局调度和具体运作上联防联控、科学救灾,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抗洪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战斗在一线的部队官兵、领导干部、人民群众,还是后方支援的后勤保障队、医疗卫生工作队,军民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家里的亲人被冲散了,不悲伤,继续投入抗洪战斗;战友累倒了,不畏惧,继续向前冲。

万众一心,遇难则强。众志成城,无往不胜。抗洪前线的每一步成功,都是中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成功。回顾抗洪救灾的艰辛历程,无不体现人民的精诚团结与互帮互助。亿万军民抗洪斗争的事实再次证明: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任何大灾大难都冲不垮我们。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几千年不倒,是因为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精神。洪水的肆虐不因山河远近而阻隔,不因地势凶险而停滞,不因救援艰辛而减弱。与洪魔搏斗,要保护家园,要巩固经济发展成果,要铺就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英雄的中国人民就要拿出“人定胜天”的气魄。因为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局面所决定的。抗洪军民正是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破釜沉舟、奋战到底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历史继续向前,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惊涛骇浪,但抗洪期间呈现出的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会指引我们继续攻坚克难,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在“九八”抗洪中,面对一次高过一次的水位警戒线,抗洪的斗志一浪高过一浪,将积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转化为强大合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在抗洪抢险中,“硬骨头六连”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强、韧劲、吃苦、乐观,践行着“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的“硬骨头精神”,这正是中国人民从不向困难低头、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敢于胜利,才能胜利。军民一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抗洪抢险,深刻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在新时代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

抗洪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同洪水搏斗中展示出来的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应有的精神风貌。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磅礴伟力。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家防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冲锋在前,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驰援,中央企业和社会力量勇挑重担,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构筑起防汛救灾、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领导能力。因而,抗洪救灾精神不仅不能忘,还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伟力,最终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牢记育人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在洪灾面前,抗洪官兵用牺牲换来群众平安,这是无私奉献的美德;人民群众募集捐资,志愿抗洪,这是守望相助的美德;社会各界积极援助,灾后重建,这是责任共建的美德。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要继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加以弘扬。因而,我们要积极挖掘优秀抗洪事迹、弘扬先进抗洪典型、讲好感人抗洪故事、建设抗洪纪念展馆等,不断为抗洪精神注入新的内容,从而增加新时代“德”的鲜活性和时代性,继而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探寻时代价值,助力民族复兴。历史上,暴雨洪水的考验反反复复,而抗洪精神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接续传承,更加熠熠生辉。抗洪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挖掘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探寻其当代启示,是对抗洪斗争伟大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社会主义未来实践道路的期许展望。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洪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保护家园、建设家园的强大动力;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当前,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坚定“责任在肩”的决心、坚持“战胜困难”的信心,将抗洪精神融入血脉、化为基因,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郑洁单位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施瑞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