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汪瑞林)5月7日,“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立德树人”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在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圆明园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承办。来自北京、浙江、山东、山西、贵州、湖南、陕西等地80余位基地校校长特邀专家、学科指导专家聚一堂,分享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经验,研讨与规划下一步的探索路径

项目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汇报了项目的进程及项目团队线上线下的研讨情况。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申敬红书记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沙立国校长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陈雪华校长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路彬校长山西省大同市逸夫小学庞景丽副校长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世昌校区于志健校长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李小燕副校长分享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认识以及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7所学校的分享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与过去从方法层面进行的学习变革不同,它从内容出发,能把基础教育的课程建设引,推至新的阶段与高度。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挖掘教育价值,彰显育人成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指出,各基地校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从“指向结论的学习”转向“指向问题的学习”,在课程治理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值得品读的经验。参与项目的教师要有着眼未来、放眼全球的格局和眼光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环境、时局联系起来,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进而拓展和深化科学知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又伟处长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研究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个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关键点还是落在议题的选择上。议题的选择应该在以往校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地区的特点学校的特色还有课程师资装备建设的特点在大时代背景下任何社会热点事件,不论大小,都可以成为题的切入点。学校应该对以往的课题和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提出,希望各基地校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多做贡献,让更多行业领域的专家进入,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使科研载体得以落实通过本项目,促使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要开放新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思维,拉近学生和前沿科技的距离。另外,用工程技术教育来支撑科学教育,使载体具象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则用20个字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概括:“社、科、综、实、教——项目要综合体现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特别要强调其教育性;研、学、装、信、评——项目推进需要研究部门、学校、装备部门、信息化部门和评价部门协同努力;选、做、学、思、问——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五个环节,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德、智、体、美、劳——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与会代表还学习观摩了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以多种课程形式展现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课堂。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汪瑞林

2021-05-12 14:01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汪瑞林)5月7日,“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立德树人”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在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圆明园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承办。来自北京、浙江、山东、山西、贵州、湖南、陕西等地80余位基地校校长特邀专家、学科指导专家聚一堂,分享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经验,研讨与规划下一步的探索路径

项目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汇报了项目的进程及项目团队线上线下的研讨情况。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申敬红书记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沙立国校长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陈雪华校长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路彬校长山西省大同市逸夫小学庞景丽副校长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世昌校区于志健校长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李小燕副校长分享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认识以及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7所学校的分享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与过去从方法层面进行的学习变革不同,它从内容出发,能把基础教育的课程建设引,推至新的阶段与高度。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挖掘教育价值,彰显育人成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指出,各基地校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从“指向结论的学习”转向“指向问题的学习”,在课程治理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值得品读的经验。参与项目的教师要有着眼未来、放眼全球的格局和眼光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环境、时局联系起来,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进而拓展和深化科学知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又伟处长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研究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个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关键点还是落在议题的选择上。议题的选择应该在以往校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地区的特点学校的特色还有课程师资装备建设的特点在大时代背景下任何社会热点事件,不论大小,都可以成为题的切入点。学校应该对以往的课题和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提出,希望各基地校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多做贡献,让更多行业领域的专家进入,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使科研载体得以落实通过本项目,促使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要开放新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思维,拉近学生和前沿科技的距离。另外,用工程技术教育来支撑科学教育,使载体具象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则用20个字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概括:“社、科、综、实、教——项目要综合体现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特别要强调其教育性;研、学、装、信、评——项目推进需要研究部门、学校、装备部门、信息化部门和评价部门协同努力;选、做、学、思、问——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五个环节,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德、智、体、美、劳——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与会代表还学习观摩了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以多种课程形式展现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课堂。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汪瑞林

2021-05-12 14:01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汪瑞林

2021-05-12 14:01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汪瑞林)5月7日,“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立德树人”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在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圆明园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承办。来自北京、浙江、山东、山西、贵州、湖南、陕西等地80余位基地校校长特邀专家、学科指导专家聚一堂,分享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经验,研讨与规划下一步的探索路径

项目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汇报了项目的进程及项目团队线上线下的研讨情况。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申敬红书记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沙立国校长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陈雪华校长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路彬校长山西省大同市逸夫小学庞景丽副校长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世昌校区于志健校长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李小燕副校长分享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认识以及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7所学校的分享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与过去从方法层面进行的学习变革不同,它从内容出发,能把基础教育的课程建设引,推至新的阶段与高度。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挖掘教育价值,彰显育人成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指出,各基地校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从“指向结论的学习”转向“指向问题的学习”,在课程治理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值得品读的经验。参与项目的教师要有着眼未来、放眼全球的格局和眼光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环境、时局联系起来,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进而拓展和深化科学知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又伟处长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研究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个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关键点还是落在议题的选择上。议题的选择应该在以往校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地区的特点学校的特色还有课程师资装备建设的特点在大时代背景下任何社会热点事件,不论大小,都可以成为题的切入点。学校应该对以往的课题和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提出,希望各基地校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多做贡献,让更多行业领域的专家进入,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使科研载体得以落实通过本项目,促使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要开放新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思维,拉近学生和前沿科技的距离。另外,用工程技术教育来支撑科学教育,使载体具象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则用20个字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概括:“社、科、综、实、教——项目要综合体现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特别要强调其教育性;研、学、装、信、评——项目推进需要研究部门、学校、装备部门、信息化部门和评价部门协同努力;选、做、学、思、问——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五个环节,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德、智、体、美、劳——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与会代表还学习观摩了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以多种课程形式展现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课堂。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汪瑞林

2021-05-12 14:01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汪瑞林)5月7日,“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立德树人”项目基地校校长会议在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圆明园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承办。来自北京、浙江、山东、山西、贵州、湖南、陕西等地80余位基地校校长特邀专家、学科指导专家聚一堂,分享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经验,研讨与规划下一步的探索路径

项目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汇报了项目的进程及项目团队线上线下的研讨情况。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申敬红书记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沙立国校长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陈雪华校长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三中学路彬校长山西省大同市逸夫小学庞景丽副校长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世昌校区于志健校长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李小燕副校长分享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认识以及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7所学校的分享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与过去从方法层面进行的学习变革不同,它从内容出发,能把基础教育的课程建设引,推至新的阶段与高度。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挖掘教育价值,彰显育人成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指出,各基地校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从“指向结论的学习”转向“指向问题的学习”,在课程治理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值得品读的经验。参与项目的教师要有着眼未来、放眼全球的格局和眼光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环境、时局联系起来,创建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进而拓展和深化科学知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张又伟处长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研究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个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关键点还是落在议题的选择上。议题的选择应该在以往校课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地区的特点学校的特色还有课程师资装备建设的特点在大时代背景下任何社会热点事件,不论大小,都可以成为题的切入点。学校应该对以往的课题和课程建设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提出,希望各基地校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多做贡献,让更多行业领域的专家进入,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使科研载体得以落实通过本项目,促使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要开放新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思维,拉近学生和前沿科技的距离。另外,用工程技术教育来支撑科学教育,使载体具象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则用20个字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概括:“社、科、综、实、教——项目要综合体现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特别要强调其教育性;研、学、装、信、评——项目推进需要研究部门、学校、装备部门、信息化部门和评价部门协同努力;选、做、学、思、问——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五个环节,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德、智、体、美、劳——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与会代表还学习观摩了领航基地校北京一零一中以多种课程形式展现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课堂。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