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为锄断穷根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脱贫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0年,在世界减贫史上,中国书写奇迹。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年战贫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论述,数十次走进团组会,与代表委员就脱贫攻坚深入交流。“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8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像根一样,扎进最偏远处,撬起贫困的巨石;像雨一样,落在最穷苦处,滋养希望的土地。教育扶贫旌旗猎猎,不负使命。


绣花功夫织蓝图

“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习近平总书记洞见关键——“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精准发力,不能使花拳绣腿的虚招式,必须以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抓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邹天敬作了解读。

何以见得“绣花”功夫?

教育部不断探索,细致擘画脱贫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以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内32个司局单位承担具体帮扶任务;出台《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对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提出保障措施,出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分类施策”原则,推动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实施、脱贫资金精准投放;每年根据定点扶贫工作实际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教育系统精准定位,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部党组成员对口联系52个未摘帽贫困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

数以万计的教育系统干部扎进农村,一脚泥一身水地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大渡河畔,来了位“种花”书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盐水溪村,此前在镇上中心校担任副校长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基平,为村子确定高山雪菊产业脱贫路,2018年全村脱贫。如今,大渡桥横天路短,种菊脱贫尽开颜。

甘南草原上,有位“包春天”。甘肃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乡燕必村,来自州教育局基教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包春德,实施种植、养殖“两条腿”走路,2020年带领全村脱贫,也收获了村民给他起的新名字。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奋战在一线的教育扶贫干部深耕着脚下的热土,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三区三州”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教育人早已在百年树人的事业里养成了愚公移山之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仅教育部直属系统就已参与援疆、援藏、援青、“西老革”、定点扶贫、滇西扶贫等16个项目。截至2019年10月,共选派援派干部人才1013人次。教育部援疆人数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之首。

山高水远处,教育扶贫干部化作针脚,织的是祖国锦绣山河,绘的是人民美好生活。


教育扶贫斩穷根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每一位教育扶贫干部耳旁。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重有千钧。

为了找回3名失学的孩子,“劝返小分队”要跑多少路?

两年前,甘肃临夏州康乐县“劝返小分队”走了足足9天,用19张火车票、往返万余里,从新疆找回了王雅婷三姐弟。如今就读于杨家沟小学三年级的王雅婷总和家人说:“学校真好!”  

多年来,教育部始终将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地教育工作者、扶贫干部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牢牢织起“一个也不能少”的义务教育网络;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世界教育史上记载着中国这8年的卓越成就——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有这么多孩子追梦,便要有人筑梦。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全面改薄!村小成为地方最美建筑;

能力提升!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应助尽助!持续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帮扶体系,“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得到彻底践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贫县,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

强教先强师。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为了提升教师职业尊严与幸福感,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高原之上,在深山之中,教育就是锄头,斩断贫穷的根脉,撒播希望的种子。

“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生的辛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如是说。

山海携手向振兴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在教育脱贫攻坚的故事里,山与海的距离因对口帮扶被无限拉近。

在宁夏,福建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西部高校发展加速;

在广西融水县,西北工业大学的精锐队伍帮助村里完成巷道硬化、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起茶叶、黑木耳等专业合作社,村民日子一天天变好;

心意通,则山海不为远。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校跨越千百里,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探索出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成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生力军。

山海相约,“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如果不是国家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大理籍学生李红斌说,“我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职校教师,让更多学生走出大山。”

李红斌只是这场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6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在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扶贫扶长远。脱贫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19年和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参加贵州代表团与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明方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定下新目标。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教育系统乘势而上!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为锄断穷根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1-03-04 10:01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脱贫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0年,在世界减贫史上,中国书写奇迹。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年战贫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论述,数十次走进团组会,与代表委员就脱贫攻坚深入交流。“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8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像根一样,扎进最偏远处,撬起贫困的巨石;像雨一样,落在最穷苦处,滋养希望的土地。教育扶贫旌旗猎猎,不负使命。


绣花功夫织蓝图

“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习近平总书记洞见关键——“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精准发力,不能使花拳绣腿的虚招式,必须以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抓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邹天敬作了解读。

何以见得“绣花”功夫?

教育部不断探索,细致擘画脱贫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以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内32个司局单位承担具体帮扶任务;出台《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对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提出保障措施,出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分类施策”原则,推动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实施、脱贫资金精准投放;每年根据定点扶贫工作实际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教育系统精准定位,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部党组成员对口联系52个未摘帽贫困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

数以万计的教育系统干部扎进农村,一脚泥一身水地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大渡河畔,来了位“种花”书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盐水溪村,此前在镇上中心校担任副校长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基平,为村子确定高山雪菊产业脱贫路,2018年全村脱贫。如今,大渡桥横天路短,种菊脱贫尽开颜。

甘南草原上,有位“包春天”。甘肃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乡燕必村,来自州教育局基教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包春德,实施种植、养殖“两条腿”走路,2020年带领全村脱贫,也收获了村民给他起的新名字。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奋战在一线的教育扶贫干部深耕着脚下的热土,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三区三州”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教育人早已在百年树人的事业里养成了愚公移山之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仅教育部直属系统就已参与援疆、援藏、援青、“西老革”、定点扶贫、滇西扶贫等16个项目。截至2019年10月,共选派援派干部人才1013人次。教育部援疆人数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之首。

山高水远处,教育扶贫干部化作针脚,织的是祖国锦绣山河,绘的是人民美好生活。


教育扶贫斩穷根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每一位教育扶贫干部耳旁。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重有千钧。

为了找回3名失学的孩子,“劝返小分队”要跑多少路?

两年前,甘肃临夏州康乐县“劝返小分队”走了足足9天,用19张火车票、往返万余里,从新疆找回了王雅婷三姐弟。如今就读于杨家沟小学三年级的王雅婷总和家人说:“学校真好!”  

多年来,教育部始终将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地教育工作者、扶贫干部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牢牢织起“一个也不能少”的义务教育网络;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世界教育史上记载着中国这8年的卓越成就——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有这么多孩子追梦,便要有人筑梦。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全面改薄!村小成为地方最美建筑;

能力提升!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应助尽助!持续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帮扶体系,“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得到彻底践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贫县,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

强教先强师。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为了提升教师职业尊严与幸福感,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高原之上,在深山之中,教育就是锄头,斩断贫穷的根脉,撒播希望的种子。

“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生的辛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如是说。

山海携手向振兴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在教育脱贫攻坚的故事里,山与海的距离因对口帮扶被无限拉近。

在宁夏,福建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西部高校发展加速;

在广西融水县,西北工业大学的精锐队伍帮助村里完成巷道硬化、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起茶叶、黑木耳等专业合作社,村民日子一天天变好;

心意通,则山海不为远。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校跨越千百里,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探索出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成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生力军。

山海相约,“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如果不是国家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大理籍学生李红斌说,“我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职校教师,让更多学生走出大山。”

李红斌只是这场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6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在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扶贫扶长远。脱贫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19年和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参加贵州代表团与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明方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定下新目标。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教育系统乘势而上!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为锄断穷根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1-03-04 10:01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为锄断穷根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1-03-04 10:01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脱贫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0年,在世界减贫史上,中国书写奇迹。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年战贫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论述,数十次走进团组会,与代表委员就脱贫攻坚深入交流。“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8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像根一样,扎进最偏远处,撬起贫困的巨石;像雨一样,落在最穷苦处,滋养希望的土地。教育扶贫旌旗猎猎,不负使命。


绣花功夫织蓝图

“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习近平总书记洞见关键——“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精准发力,不能使花拳绣腿的虚招式,必须以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抓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邹天敬作了解读。

何以见得“绣花”功夫?

教育部不断探索,细致擘画脱贫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以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内32个司局单位承担具体帮扶任务;出台《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对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提出保障措施,出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分类施策”原则,推动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实施、脱贫资金精准投放;每年根据定点扶贫工作实际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教育系统精准定位,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部党组成员对口联系52个未摘帽贫困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

数以万计的教育系统干部扎进农村,一脚泥一身水地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大渡河畔,来了位“种花”书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盐水溪村,此前在镇上中心校担任副校长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基平,为村子确定高山雪菊产业脱贫路,2018年全村脱贫。如今,大渡桥横天路短,种菊脱贫尽开颜。

甘南草原上,有位“包春天”。甘肃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乡燕必村,来自州教育局基教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包春德,实施种植、养殖“两条腿”走路,2020年带领全村脱贫,也收获了村民给他起的新名字。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奋战在一线的教育扶贫干部深耕着脚下的热土,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三区三州”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教育人早已在百年树人的事业里养成了愚公移山之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仅教育部直属系统就已参与援疆、援藏、援青、“西老革”、定点扶贫、滇西扶贫等16个项目。截至2019年10月,共选派援派干部人才1013人次。教育部援疆人数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之首。

山高水远处,教育扶贫干部化作针脚,织的是祖国锦绣山河,绘的是人民美好生活。


教育扶贫斩穷根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每一位教育扶贫干部耳旁。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重有千钧。

为了找回3名失学的孩子,“劝返小分队”要跑多少路?

两年前,甘肃临夏州康乐县“劝返小分队”走了足足9天,用19张火车票、往返万余里,从新疆找回了王雅婷三姐弟。如今就读于杨家沟小学三年级的王雅婷总和家人说:“学校真好!”  

多年来,教育部始终将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地教育工作者、扶贫干部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牢牢织起“一个也不能少”的义务教育网络;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世界教育史上记载着中国这8年的卓越成就——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有这么多孩子追梦,便要有人筑梦。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全面改薄!村小成为地方最美建筑;

能力提升!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应助尽助!持续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帮扶体系,“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得到彻底践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贫县,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

强教先强师。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为了提升教师职业尊严与幸福感,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高原之上,在深山之中,教育就是锄头,斩断贫穷的根脉,撒播希望的种子。

“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生的辛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如是说。

山海携手向振兴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在教育脱贫攻坚的故事里,山与海的距离因对口帮扶被无限拉近。

在宁夏,福建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西部高校发展加速;

在广西融水县,西北工业大学的精锐队伍帮助村里完成巷道硬化、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起茶叶、黑木耳等专业合作社,村民日子一天天变好;

心意通,则山海不为远。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校跨越千百里,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探索出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成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生力军。

山海相约,“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如果不是国家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大理籍学生李红斌说,“我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职校教师,让更多学生走出大山。”

李红斌只是这场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6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在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扶贫扶长远。脱贫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19年和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参加贵州代表团与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明方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定下新目标。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教育系统乘势而上!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为锄断穷根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1-03-04 10:01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教育脱贫

■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0年,在世界减贫史上,中国书写奇迹。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8年战贫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论述,数十次走进团组会,与代表委员就脱贫攻坚深入交流。“扶贫先扶智”“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更加注重教育脱贫”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8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像根一样,扎进最偏远处,撬起贫困的巨石;像雨一样,落在最穷苦处,滋养希望的土地。教育扶贫旌旗猎猎,不负使命。


绣花功夫织蓝图

“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习近平总书记洞见关键——“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精准发力,不能使花拳绣腿的虚招式,必须以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抓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邹天敬作了解读。

何以见得“绣花”功夫?

教育部不断探索,细致擘画脱贫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以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内32个司局单位承担具体帮扶任务;出台《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对经费保障、学生就业、对口支援、人才引进提出保障措施,出台《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分类施策”原则,推动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实施、脱贫资金精准投放;每年根据定点扶贫工作实际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教育系统精准定位,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部党组成员对口联系52个未摘帽贫困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

数以万计的教育系统干部扎进农村,一脚泥一身水地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大渡河畔,来了位“种花”书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盐水溪村,此前在镇上中心校担任副校长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基平,为村子确定高山雪菊产业脱贫路,2018年全村脱贫。如今,大渡桥横天路短,种菊脱贫尽开颜。

甘南草原上,有位“包春天”。甘肃甘南州舟曲县曲告纳乡燕必村,来自州教育局基教科的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包春德,实施种植、养殖“两条腿”走路,2020年带领全村脱贫,也收获了村民给他起的新名字。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奋战在一线的教育扶贫干部深耕着脚下的热土,写下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三区三州”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教育人早已在百年树人的事业里养成了愚公移山之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仅教育部直属系统就已参与援疆、援藏、援青、“西老革”、定点扶贫、滇西扶贫等16个项目。截至2019年10月,共选派援派干部人才1013人次。教育部援疆人数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之首。

山高水远处,教育扶贫干部化作针脚,织的是祖国锦绣山河,绘的是人民美好生活。


教育扶贫斩穷根

“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至今萦绕在每一位教育扶贫干部耳旁。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重有千钧。

为了找回3名失学的孩子,“劝返小分队”要跑多少路?

两年前,甘肃临夏州康乐县“劝返小分队”走了足足9天,用19张火车票、往返万余里,从新疆找回了王雅婷三姐弟。如今就读于杨家沟小学三年级的王雅婷总和家人说:“学校真好!”  

多年来,教育部始终将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地教育工作者、扶贫干部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牢牢织起“一个也不能少”的义务教育网络;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世界教育史上记载着中国这8年的卓越成就——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有这么多孩子追梦,便要有人筑梦。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全面改薄!村小成为地方最美建筑;

能力提升!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应助尽助!持续健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帮扶体系,“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得到彻底践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贫县,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

强教先强师。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11万余名教师,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1万名教师,“银龄讲学计划”招募近1万名退休教师;“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为了提升教师职业尊严与幸福感,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2019年全国有1012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在高原之上,在深山之中,教育就是锄头,斩断贫穷的根脉,撒播希望的种子。

“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生的辛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如是说。

山海携手向振兴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在教育脱贫攻坚的故事里,山与海的距离因对口帮扶被无限拉近。

在宁夏,福建师范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对口帮扶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西部高校发展加速;

在广西融水县,西北工业大学的精锐队伍帮助村里完成巷道硬化、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起茶叶、黑木耳等专业合作社,村民日子一天天变好;

心意通,则山海不为远。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校跨越千百里,精准对接贫困县实际需求,探索出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成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生力军。

山海相约,“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如果不是国家的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大山。”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大理籍学生李红斌说,“我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职校教师,让更多学生走出大山。”

李红斌只是这场行动的一个缩影。

2016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在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扶贫扶长远。脱贫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2019年和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参加贵州代表团与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明方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定下新目标。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教育系统乘势而上!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