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外面寒风刺骨,街上冷冷清清,马乔恩孤身一人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来到兰天公寓,经过扫健康码、测体温等流程后,一头钻进去。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了爽朗的笑声……

马乔恩是西北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的班主任。近日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西北师范大学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措施——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人员闭环流动、全员核酸检测、启动线上教学,竭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封校”第一天,马乔恩就给全班九个宿舍的学生买了《秘密花园》绘本,桃心、大树、蝴蝶、花园、向日葵……每一幅都是不同的图案,“隔离在宿舍,大家会比较闷,想给他们找点乐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内心平静下来。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我要当好孩子们的责任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入学以来,马乔恩每周都会让学生围绕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写一篇周记,而此次的疫情正是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她鼓励学生结合思政理论,用文字和语言的力量为兰州加油,为甘肃加油,为师大加油。

无独有偶,别出心裁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朱禾和她的室友们,用各种方言和搞怪的表情制作了一段防疫抗疫短视频,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视频一经发布,就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抗疫,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发自内心想把快乐的气氛带给大家。”朱禾说。

有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可不止这些。“感谢你的温暖守候,请喝杯热水暖暖身子。”这几日,音乐学院的王碧雲和同学们,自发为坚守在公寓楼宇、天桥各个通道口的志愿者送上一杯杯暖暖的热水;为方便学校人脸识别信息在线快速录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制作了“西师易通人脸识别认证教程视频”;一位毕业多年的“学长”,表达他对学校抗击疫情的关注和支持,并向学校捐赠5000元抗疫资金……

学校封闭管理,实行线上教学后,公寓成了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主阵地,保持公寓卫生清洁、做好消杀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兰天公寓1号楼“楼妈”杨桦最忙碌的时刻。每天早上8点半,她准时戴好口罩,提着扫帚和拖把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清扫地板、擦抹窗台、清洁扶手……待将8个楼层全部清扫完毕,杨桦又匆匆拿起消毒喷壶,开始无死角消杀。作为兰天公寓安保部的一名特勤,这几天,唐国雄和其余19位安保人24小时轮换坚守岗位,从清晨到深夜,维护兰天公寓的正常秩序,用忙碌的身影筑起了全校一万五千多名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吃饭也是个大考验。为满足全校几万师生的用餐需求,校内各餐厅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并设置了防疫挡。“间隔1米,小哥哥的球鞋会闪耀巨星的光芒。”“留点距离给彼此,长久的相处才会甜”……让学生们惊喜和感动的是,西苑餐厅的一米线上这些可爱语录,既闪现着学校的温情,也让大家在排队等餐时能会心一笑,自觉和前面同学拉开间距。为节约打餐时间,避免人员拥挤,西苑餐厅还特别推出了“打包菜”,各式各样的菜品在餐盒里面提前装好,学生们看到心仪的饭菜,直接付款带走。

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立即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各机关部门干部、学生志愿者迅速下沉,在学校战“疫”最前线,亮明身份、争当先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该校心理学院还迅速组建出一支26人的疫情心理热线团队,面向全校因疫情而产生心理不适的教师和同学,寒日里的温情脉脉,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我报名,我参加!”“我是党员,算我一个!”战“疫”打响,党员、团员迅速集结,自觉担当起青年志愿者的神圣使命。排队引导、查看健康码、清点人数、信息采集……从早到晚、步履不停,活跃在校园内的“一抹红”成为最鲜艳的色彩。

21号早上,天刚蒙蒙亮,传媒学院学生赵德煜穿戴好自己的义肢,匆忙地往校医院赶去。从清晨到深夜,整整十四个小时,赵德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大家有序排队、在人群中鼓励人心。当天志愿活动结束后,他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守十四个小时,只为让金城快点好起来,最近累的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但至少在这次大考面前,我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中国教育报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智睿婷 郭毓)

西北师范大学一学生在宿舍内上网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10月21日晚,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在操场做核酸。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一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西北师范大学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2021-10-25 15:47

外面寒风刺骨,街上冷冷清清,马乔恩孤身一人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来到兰天公寓,经过扫健康码、测体温等流程后,一头钻进去。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了爽朗的笑声……

马乔恩是西北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的班主任。近日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西北师范大学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措施——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人员闭环流动、全员核酸检测、启动线上教学,竭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封校”第一天,马乔恩就给全班九个宿舍的学生买了《秘密花园》绘本,桃心、大树、蝴蝶、花园、向日葵……每一幅都是不同的图案,“隔离在宿舍,大家会比较闷,想给他们找点乐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内心平静下来。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我要当好孩子们的责任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入学以来,马乔恩每周都会让学生围绕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写一篇周记,而此次的疫情正是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她鼓励学生结合思政理论,用文字和语言的力量为兰州加油,为甘肃加油,为师大加油。

无独有偶,别出心裁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朱禾和她的室友们,用各种方言和搞怪的表情制作了一段防疫抗疫短视频,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视频一经发布,就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抗疫,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发自内心想把快乐的气氛带给大家。”朱禾说。

有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可不止这些。“感谢你的温暖守候,请喝杯热水暖暖身子。”这几日,音乐学院的王碧雲和同学们,自发为坚守在公寓楼宇、天桥各个通道口的志愿者送上一杯杯暖暖的热水;为方便学校人脸识别信息在线快速录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制作了“西师易通人脸识别认证教程视频”;一位毕业多年的“学长”,表达他对学校抗击疫情的关注和支持,并向学校捐赠5000元抗疫资金……

学校封闭管理,实行线上教学后,公寓成了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主阵地,保持公寓卫生清洁、做好消杀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兰天公寓1号楼“楼妈”杨桦最忙碌的时刻。每天早上8点半,她准时戴好口罩,提着扫帚和拖把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清扫地板、擦抹窗台、清洁扶手……待将8个楼层全部清扫完毕,杨桦又匆匆拿起消毒喷壶,开始无死角消杀。作为兰天公寓安保部的一名特勤,这几天,唐国雄和其余19位安保人24小时轮换坚守岗位,从清晨到深夜,维护兰天公寓的正常秩序,用忙碌的身影筑起了全校一万五千多名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吃饭也是个大考验。为满足全校几万师生的用餐需求,校内各餐厅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并设置了防疫挡。“间隔1米,小哥哥的球鞋会闪耀巨星的光芒。”“留点距离给彼此,长久的相处才会甜”……让学生们惊喜和感动的是,西苑餐厅的一米线上这些可爱语录,既闪现着学校的温情,也让大家在排队等餐时能会心一笑,自觉和前面同学拉开间距。为节约打餐时间,避免人员拥挤,西苑餐厅还特别推出了“打包菜”,各式各样的菜品在餐盒里面提前装好,学生们看到心仪的饭菜,直接付款带走。

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立即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各机关部门干部、学生志愿者迅速下沉,在学校战“疫”最前线,亮明身份、争当先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该校心理学院还迅速组建出一支26人的疫情心理热线团队,面向全校因疫情而产生心理不适的教师和同学,寒日里的温情脉脉,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我报名,我参加!”“我是党员,算我一个!”战“疫”打响,党员、团员迅速集结,自觉担当起青年志愿者的神圣使命。排队引导、查看健康码、清点人数、信息采集……从早到晚、步履不停,活跃在校园内的“一抹红”成为最鲜艳的色彩。

21号早上,天刚蒙蒙亮,传媒学院学生赵德煜穿戴好自己的义肢,匆忙地往校医院赶去。从清晨到深夜,整整十四个小时,赵德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大家有序排队、在人群中鼓励人心。当天志愿活动结束后,他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守十四个小时,只为让金城快点好起来,最近累的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但至少在这次大考面前,我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中国教育报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智睿婷 郭毓)

西北师范大学一学生在宿舍内上网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10月21日晚,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在操场做核酸。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一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2021-10-25 15:47

西北师范大学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2021-10-25 15:47

外面寒风刺骨,街上冷冷清清,马乔恩孤身一人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来到兰天公寓,经过扫健康码、测体温等流程后,一头钻进去。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了爽朗的笑声……

马乔恩是西北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的班主任。近日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西北师范大学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措施——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人员闭环流动、全员核酸检测、启动线上教学,竭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封校”第一天,马乔恩就给全班九个宿舍的学生买了《秘密花园》绘本,桃心、大树、蝴蝶、花园、向日葵……每一幅都是不同的图案,“隔离在宿舍,大家会比较闷,想给他们找点乐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内心平静下来。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我要当好孩子们的责任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入学以来,马乔恩每周都会让学生围绕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写一篇周记,而此次的疫情正是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她鼓励学生结合思政理论,用文字和语言的力量为兰州加油,为甘肃加油,为师大加油。

无独有偶,别出心裁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朱禾和她的室友们,用各种方言和搞怪的表情制作了一段防疫抗疫短视频,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视频一经发布,就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抗疫,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发自内心想把快乐的气氛带给大家。”朱禾说。

有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可不止这些。“感谢你的温暖守候,请喝杯热水暖暖身子。”这几日,音乐学院的王碧雲和同学们,自发为坚守在公寓楼宇、天桥各个通道口的志愿者送上一杯杯暖暖的热水;为方便学校人脸识别信息在线快速录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制作了“西师易通人脸识别认证教程视频”;一位毕业多年的“学长”,表达他对学校抗击疫情的关注和支持,并向学校捐赠5000元抗疫资金……

学校封闭管理,实行线上教学后,公寓成了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主阵地,保持公寓卫生清洁、做好消杀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兰天公寓1号楼“楼妈”杨桦最忙碌的时刻。每天早上8点半,她准时戴好口罩,提着扫帚和拖把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清扫地板、擦抹窗台、清洁扶手……待将8个楼层全部清扫完毕,杨桦又匆匆拿起消毒喷壶,开始无死角消杀。作为兰天公寓安保部的一名特勤,这几天,唐国雄和其余19位安保人24小时轮换坚守岗位,从清晨到深夜,维护兰天公寓的正常秩序,用忙碌的身影筑起了全校一万五千多名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吃饭也是个大考验。为满足全校几万师生的用餐需求,校内各餐厅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并设置了防疫挡。“间隔1米,小哥哥的球鞋会闪耀巨星的光芒。”“留点距离给彼此,长久的相处才会甜”……让学生们惊喜和感动的是,西苑餐厅的一米线上这些可爱语录,既闪现着学校的温情,也让大家在排队等餐时能会心一笑,自觉和前面同学拉开间距。为节约打餐时间,避免人员拥挤,西苑餐厅还特别推出了“打包菜”,各式各样的菜品在餐盒里面提前装好,学生们看到心仪的饭菜,直接付款带走。

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立即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各机关部门干部、学生志愿者迅速下沉,在学校战“疫”最前线,亮明身份、争当先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该校心理学院还迅速组建出一支26人的疫情心理热线团队,面向全校因疫情而产生心理不适的教师和同学,寒日里的温情脉脉,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我报名,我参加!”“我是党员,算我一个!”战“疫”打响,党员、团员迅速集结,自觉担当起青年志愿者的神圣使命。排队引导、查看健康码、清点人数、信息采集……从早到晚、步履不停,活跃在校园内的“一抹红”成为最鲜艳的色彩。

21号早上,天刚蒙蒙亮,传媒学院学生赵德煜穿戴好自己的义肢,匆忙地往校医院赶去。从清晨到深夜,整整十四个小时,赵德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大家有序排队、在人群中鼓励人心。当天志愿活动结束后,他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守十四个小时,只为让金城快点好起来,最近累的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但至少在这次大考面前,我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中国教育报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智睿婷 郭毓)

西北师范大学一学生在宿舍内上网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10月21日晚,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在操场做核酸。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一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2021-10-25 15:47

外面寒风刺骨,街上冷冷清清,马乔恩孤身一人拎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来到兰天公寓,经过扫健康码、测体温等流程后,一头钻进去。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了爽朗的笑声……

马乔恩是西北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的班主任。近日来,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西北师范大学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措施——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人员闭环流动、全员核酸检测、启动线上教学,竭力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封校”第一天,马乔恩就给全班九个宿舍的学生买了《秘密花园》绘本,桃心、大树、蝴蝶、花园、向日葵……每一幅都是不同的图案,“隔离在宿舍,大家会比较闷,想给他们找点乐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内心平静下来。父母没有陪伴在身边,我要当好孩子们的责任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入学以来,马乔恩每周都会让学生围绕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写一篇周记,而此次的疫情正是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她鼓励学生结合思政理论,用文字和语言的力量为兰州加油,为甘肃加油,为师大加油。

无独有偶,别出心裁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朱禾和她的室友们,用各种方言和搞怪的表情制作了一段防疫抗疫短视频,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视频一经发布,就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抗疫,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是发自内心想把快乐的气氛带给大家。”朱禾说。

有这样思考和行动的可不止这些。“感谢你的温暖守候,请喝杯热水暖暖身子。”这几日,音乐学院的王碧雲和同学们,自发为坚守在公寓楼宇、天桥各个通道口的志愿者送上一杯杯暖暖的热水;为方便学校人脸识别信息在线快速录入,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制作了“西师易通人脸识别认证教程视频”;一位毕业多年的“学长”,表达他对学校抗击疫情的关注和支持,并向学校捐赠5000元抗疫资金……

学校封闭管理,实行线上教学后,公寓成了学生每日生活学习的主阵地,保持公寓卫生清洁、做好消杀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兰天公寓1号楼“楼妈”杨桦最忙碌的时刻。每天早上8点半,她准时戴好口罩,提着扫帚和拖把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清扫地板、擦抹窗台、清洁扶手……待将8个楼层全部清扫完毕,杨桦又匆匆拿起消毒喷壶,开始无死角消杀。作为兰天公寓安保部的一名特勤,这几天,唐国雄和其余19位安保人24小时轮换坚守岗位,从清晨到深夜,维护兰天公寓的正常秩序,用忙碌的身影筑起了全校一万五千多名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吃饭也是个大考验。为满足全校几万师生的用餐需求,校内各餐厅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并设置了防疫挡。“间隔1米,小哥哥的球鞋会闪耀巨星的光芒。”“留点距离给彼此,长久的相处才会甜”……让学生们惊喜和感动的是,西苑餐厅的一米线上这些可爱语录,既闪现着学校的温情,也让大家在排队等餐时能会心一笑,自觉和前面同学拉开间距。为节约打餐时间,避免人员拥挤,西苑餐厅还特别推出了“打包菜”,各式各样的菜品在餐盒里面提前装好,学生们看到心仪的饭菜,直接付款带走。

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党委立即发出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各机关部门干部、学生志愿者迅速下沉,在学校战“疫”最前线,亮明身份、争当先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该校心理学院还迅速组建出一支26人的疫情心理热线团队,面向全校因疫情而产生心理不适的教师和同学,寒日里的温情脉脉,带给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我报名,我参加!”“我是党员,算我一个!”战“疫”打响,党员、团员迅速集结,自觉担当起青年志愿者的神圣使命。排队引导、查看健康码、清点人数、信息采集……从早到晚、步履不停,活跃在校园内的“一抹红”成为最鲜艳的色彩。

21号早上,天刚蒙蒙亮,传媒学院学生赵德煜穿戴好自己的义肢,匆忙地往校医院赶去。从清晨到深夜,整整十四个小时,赵德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大家有序排队、在人群中鼓励人心。当天志愿活动结束后,他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守十四个小时,只为让金城快点好起来,最近累的已经不是自己的腿了,但至少在这次大考面前,我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中国教育报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智睿婷 郭毓)

西北师范大学一学生在宿舍内上网课。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10月21日晚,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在操场做核酸。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一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注册检测码。西北师范大学供图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