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周|长风万里尽争流

■教育一周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8月30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社会报告了一份“成绩单”。

新时代十年,中国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个都不能少”构成了我们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同时,从上周一系列教育新闻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都不能少”也成为当下教育系统向着教育强国目标全力进发的生动写照。

写照之一,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上周,学前教育法草案、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前者旨在通过专门立法更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后者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作出新规定。上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释放了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明确信号。也是上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支持银龄教师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发挥作用。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覆盖甚广,行动密集。教育各领域遵循指引,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魄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写照之二,是东西南北中各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教育部发布消息,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类型,包含了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考虑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情况,兼顾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再回顾今年教育部召开的数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同样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区。

这样的部署,与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其中教育系统涉及3.1亿师生,盘子巨大,同时各地发展水平、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要在这样的宏伟版图上建设教育强国,难度不言而喻。

但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等历史经验里,我们已深刻地知道,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举国同心,共同探索。通过部省会商会议,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比如,在北京,就要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坚定支撑;在上海,要率先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在贵州,则是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目标,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

每一块“拼图”上,教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发展难点堵点,有的放矢地谋划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更是推动发展的因。由此一来,各具特色的“教育强省”便能汇集成一幅强国画卷。

写照之三,是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行。今年,类似这样的国际交流对话尤为频繁。

这不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承,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转型与人类文明对教育交流与文化包容互鉴的迫切需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强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过去十年,“一个都不能少”为中国教育打下了深刻烙印,奠定了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崭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长风万里,百舸争流,教育将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本报记者)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教育一周|长风万里尽争流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3-09-04 09:27

■教育一周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8月30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社会报告了一份“成绩单”。

新时代十年,中国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个都不能少”构成了我们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同时,从上周一系列教育新闻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都不能少”也成为当下教育系统向着教育强国目标全力进发的生动写照。

写照之一,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上周,学前教育法草案、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前者旨在通过专门立法更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后者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作出新规定。上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释放了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明确信号。也是上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支持银龄教师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发挥作用。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覆盖甚广,行动密集。教育各领域遵循指引,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魄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写照之二,是东西南北中各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教育部发布消息,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类型,包含了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考虑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情况,兼顾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再回顾今年教育部召开的数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同样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区。

这样的部署,与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其中教育系统涉及3.1亿师生,盘子巨大,同时各地发展水平、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要在这样的宏伟版图上建设教育强国,难度不言而喻。

但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等历史经验里,我们已深刻地知道,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举国同心,共同探索。通过部省会商会议,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比如,在北京,就要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坚定支撑;在上海,要率先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在贵州,则是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目标,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

每一块“拼图”上,教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发展难点堵点,有的放矢地谋划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更是推动发展的因。由此一来,各具特色的“教育强省”便能汇集成一幅强国画卷。

写照之三,是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行。今年,类似这样的国际交流对话尤为频繁。

这不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承,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转型与人类文明对教育交流与文化包容互鉴的迫切需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强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过去十年,“一个都不能少”为中国教育打下了深刻烙印,奠定了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崭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长风万里,百舸争流,教育将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本报记者)

教育一周|长风万里尽争流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3-09-04 09:27

教育一周|长风万里尽争流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3-09-04 09:27

■教育一周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8月30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社会报告了一份“成绩单”。

新时代十年,中国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个都不能少”构成了我们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同时,从上周一系列教育新闻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都不能少”也成为当下教育系统向着教育强国目标全力进发的生动写照。

写照之一,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上周,学前教育法草案、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前者旨在通过专门立法更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后者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作出新规定。上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释放了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明确信号。也是上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支持银龄教师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发挥作用。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覆盖甚广,行动密集。教育各领域遵循指引,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魄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写照之二,是东西南北中各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教育部发布消息,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类型,包含了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考虑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情况,兼顾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再回顾今年教育部召开的数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同样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区。

这样的部署,与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其中教育系统涉及3.1亿师生,盘子巨大,同时各地发展水平、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要在这样的宏伟版图上建设教育强国,难度不言而喻。

但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等历史经验里,我们已深刻地知道,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举国同心,共同探索。通过部省会商会议,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比如,在北京,就要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坚定支撑;在上海,要率先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在贵州,则是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目标,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

每一块“拼图”上,教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发展难点堵点,有的放矢地谋划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更是推动发展的因。由此一来,各具特色的“教育强省”便能汇集成一幅强国画卷。

写照之三,是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行。今年,类似这样的国际交流对话尤为频繁。

这不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承,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转型与人类文明对教育交流与文化包容互鉴的迫切需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强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过去十年,“一个都不能少”为中国教育打下了深刻烙印,奠定了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崭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长风万里,百舸争流,教育将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本报记者)

教育一周|长风万里尽争流

中国教育报 林焕新

2023-09-04 09:27

■教育一周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8月30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向社会报告了一份“成绩单”。

新时代十年,中国兑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个都不能少”构成了我们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同时,从上周一系列教育新闻中可以清晰看到,“一个都不能少”也成为当下教育系统向着教育强国目标全力进发的生动写照。

写照之一,是各级各类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上周,学前教育法草案、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前者旨在通过专门立法更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后者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作出新规定。上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释放了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明确信号。也是上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支持银龄教师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发挥作用。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覆盖甚广,行动密集。教育各领域遵循指引,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魄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写照之二,是东西南北中各地区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教育部发布消息,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涵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不同类型,包含了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等不同级别行政区划,考虑了人口流入和流出不同地区情况,兼顾了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再回顾今年教育部召开的数场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同样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区。

这样的部署,与国情密切相关。中国有着14亿多人口,其中教育系统涉及3.1亿师生,盘子巨大,同时各地发展水平、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要在这样的宏伟版图上建设教育强国,难度不言而喻。

但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等历史经验里,我们已深刻地知道,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举国同心,共同探索。通过部省会商会议,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比如,在北京,就要培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坚定支撑;在上海,要率先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在贵州,则是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目标,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七大提升工程”。

每一块“拼图”上,教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发展难点堵点,有的放矢地谋划布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更是推动发展的因。由此一来,各具特色的“教育强省”便能汇集成一幅强国画卷。

写照之三,是国内与国际两个舞台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行。今年,类似这样的国际交流对话尤为频繁。

这不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承,更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转型与人类文明对教育交流与文化包容互鉴的迫切需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强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过去十年,“一个都不能少”为中国教育打下了深刻烙印,奠定了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崭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长风万里,百舸争流,教育将书写新的辉煌。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