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推出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高文博)“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应该在哪里。面对疫情,老师就是学生的靠山,校园就是学生的‘防护服’……”线下教学恢复在即,西北师范大学的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却意外地火了,在校园内外的“朋友圈”迅速蹿红。

为深入挖掘师生“战疫”的德育元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近期,西北师范大学陆续推出了“青春‘战疫’: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以师生正在经历的抗疫场景、关注的热点话题、生动的战疫故事作为案例,围绕“规则与自由”“尊重与包容”“责任与担当”“科学与理性”等专题,精心打造了“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疫情防控是本鲜活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看来,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只有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之中,才能让青春更激扬,人生更精彩。“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青年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坚持线上学习不间断,一大批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核酸检测点上的‘天使白’、守护健康通道的‘橄榄绿’、一米线上的‘志愿红’成为战疫画卷中最温暖的色彩。我相信,经历了战疫的磨砺成长,春天就在你们追梦的路上。”在思政微课第一讲上,张俊宗的深情寄语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

“同学们,挫折是生活的调味品,历练是青春成长的磨刀石和助推剂,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不适和情绪困扰,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成长的标配,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赢得自信和力量,守得云开见日出。”在“逆行与成长”专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莫尊理、心理学院教授蒋玲和两位学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们鼓励广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耐挫力,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李涵之讲道:“面对疫情的危机时刻,远在异国他乡,我更想念我的祖国和亲人。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放心,我在中国,在西北师范大学挺好的。我们和师大的老师、同学站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家国情怀的大我,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硬核表达’。”作为外国语学院“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的一员,毛雨鑫感悟颇深。2020年,外国语学院组建了300名师生参与的“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面向入境的外籍旅客开展语言服务工作。如今,毛雨鑫和同伴们接过了接力棒,奋战在“疫”线,用责任筑牢校园防线,用担当淬炼青春本色。

退休教师们的责任与担任同样令人动容。退休教师、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朱东生说,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1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校园疫情防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迅速成立,“当我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套、别着志愿卡,穿梭在楼宇间,行走在校园里,从‘夕阳红’到‘志愿红’,我们成了百年师大的一道风景。老有所为,继续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并非空谈大道理,而是从疫情期间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引发青年学生共鸣,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以不断奋斗展现青春风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学生黄思怡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西北师范大学推出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高文博

2021-11-19 15:30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高文博)“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应该在哪里。面对疫情,老师就是学生的靠山,校园就是学生的‘防护服’……”线下教学恢复在即,西北师范大学的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却意外地火了,在校园内外的“朋友圈”迅速蹿红。

为深入挖掘师生“战疫”的德育元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近期,西北师范大学陆续推出了“青春‘战疫’: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以师生正在经历的抗疫场景、关注的热点话题、生动的战疫故事作为案例,围绕“规则与自由”“尊重与包容”“责任与担当”“科学与理性”等专题,精心打造了“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疫情防控是本鲜活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看来,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只有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之中,才能让青春更激扬,人生更精彩。“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青年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坚持线上学习不间断,一大批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核酸检测点上的‘天使白’、守护健康通道的‘橄榄绿’、一米线上的‘志愿红’成为战疫画卷中最温暖的色彩。我相信,经历了战疫的磨砺成长,春天就在你们追梦的路上。”在思政微课第一讲上,张俊宗的深情寄语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

“同学们,挫折是生活的调味品,历练是青春成长的磨刀石和助推剂,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不适和情绪困扰,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成长的标配,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赢得自信和力量,守得云开见日出。”在“逆行与成长”专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莫尊理、心理学院教授蒋玲和两位学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们鼓励广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耐挫力,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李涵之讲道:“面对疫情的危机时刻,远在异国他乡,我更想念我的祖国和亲人。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放心,我在中国,在西北师范大学挺好的。我们和师大的老师、同学站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家国情怀的大我,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硬核表达’。”作为外国语学院“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的一员,毛雨鑫感悟颇深。2020年,外国语学院组建了300名师生参与的“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面向入境的外籍旅客开展语言服务工作。如今,毛雨鑫和同伴们接过了接力棒,奋战在“疫”线,用责任筑牢校园防线,用担当淬炼青春本色。

退休教师们的责任与担任同样令人动容。退休教师、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朱东生说,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1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校园疫情防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迅速成立,“当我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套、别着志愿卡,穿梭在楼宇间,行走在校园里,从‘夕阳红’到‘志愿红’,我们成了百年师大的一道风景。老有所为,继续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并非空谈大道理,而是从疫情期间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引发青年学生共鸣,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以不断奋斗展现青春风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学生黄思怡告诉记者。

西北师范大学推出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高文博

2021-11-19 15:30

西北师范大学推出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高文博

2021-11-19 15:30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高文博)“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应该在哪里。面对疫情,老师就是学生的靠山,校园就是学生的‘防护服’……”线下教学恢复在即,西北师范大学的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却意外地火了,在校园内外的“朋友圈”迅速蹿红。

为深入挖掘师生“战疫”的德育元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近期,西北师范大学陆续推出了“青春‘战疫’: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以师生正在经历的抗疫场景、关注的热点话题、生动的战疫故事作为案例,围绕“规则与自由”“尊重与包容”“责任与担当”“科学与理性”等专题,精心打造了“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疫情防控是本鲜活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看来,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只有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之中,才能让青春更激扬,人生更精彩。“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青年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坚持线上学习不间断,一大批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核酸检测点上的‘天使白’、守护健康通道的‘橄榄绿’、一米线上的‘志愿红’成为战疫画卷中最温暖的色彩。我相信,经历了战疫的磨砺成长,春天就在你们追梦的路上。”在思政微课第一讲上,张俊宗的深情寄语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

“同学们,挫折是生活的调味品,历练是青春成长的磨刀石和助推剂,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不适和情绪困扰,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成长的标配,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赢得自信和力量,守得云开见日出。”在“逆行与成长”专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莫尊理、心理学院教授蒋玲和两位学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们鼓励广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耐挫力,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李涵之讲道:“面对疫情的危机时刻,远在异国他乡,我更想念我的祖国和亲人。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放心,我在中国,在西北师范大学挺好的。我们和师大的老师、同学站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家国情怀的大我,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硬核表达’。”作为外国语学院“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的一员,毛雨鑫感悟颇深。2020年,外国语学院组建了300名师生参与的“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面向入境的外籍旅客开展语言服务工作。如今,毛雨鑫和同伴们接过了接力棒,奋战在“疫”线,用责任筑牢校园防线,用担当淬炼青春本色。

退休教师们的责任与担任同样令人动容。退休教师、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朱东生说,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1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校园疫情防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迅速成立,“当我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套、别着志愿卡,穿梭在楼宇间,行走在校园里,从‘夕阳红’到‘志愿红’,我们成了百年师大的一道风景。老有所为,继续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并非空谈大道理,而是从疫情期间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引发青年学生共鸣,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以不断奋斗展现青春风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学生黄思怡告诉记者。

西北师范大学推出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尹晓军 高文博

2021-11-19 15:30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高文博)“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应该在哪里。面对疫情,老师就是学生的靠山,校园就是学生的‘防护服’……”线下教学恢复在即,西北师范大学的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却意外地火了,在校园内外的“朋友圈”迅速蹿红。

为深入挖掘师生“战疫”的德育元素,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近期,西北师范大学陆续推出了“青春‘战疫’: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以师生正在经历的抗疫场景、关注的热点话题、生动的战疫故事作为案例,围绕“规则与自由”“尊重与包容”“责任与担当”“科学与理性”等专题,精心打造了“青春‘战疫’思政微课”。

疫情防控是本鲜活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看来,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样子,只有与党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向,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之中,才能让青春更激扬,人生更精彩。“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青年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坚持线上学习不间断,一大批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核酸检测点上的‘天使白’、守护健康通道的‘橄榄绿’、一米线上的‘志愿红’成为战疫画卷中最温暖的色彩。我相信,经历了战疫的磨砺成长,春天就在你们追梦的路上。”在思政微课第一讲上,张俊宗的深情寄语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

“同学们,挫折是生活的调味品,历练是青春成长的磨刀石和助推剂,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心理不适和情绪困扰,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成长的标配,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赢得自信和力量,守得云开见日出。”在“逆行与成长”专题,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莫尊理、心理学院教授蒋玲和两位学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他们鼓励广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与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耐挫力,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李涵之讲道:“面对疫情的危机时刻,远在异国他乡,我更想念我的祖国和亲人。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放心,我在中国,在西北师范大学挺好的。我们和师大的老师、同学站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家国情怀的大我,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硬核表达’。”作为外国语学院“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的一员,毛雨鑫感悟颇深。2020年,外国语学院组建了300名师生参与的“蒲公英”应急语言服务团,面向入境的外籍旅客开展语言服务工作。如今,毛雨鑫和同伴们接过了接力棒,奋战在“疫”线,用责任筑牢校园防线,用担当淬炼青春本色。

退休教师们的责任与担任同样令人动容。退休教师、老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朱东生说,在校园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1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成的校园疫情防控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迅速成立,“当我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套、别着志愿卡,穿梭在楼宇间,行走在校园里,从‘夕阳红’到‘志愿红’,我们成了百年师大的一道风景。老有所为,继续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并非空谈大道理,而是从疫情期间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引发青年学生共鸣,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以不断奋斗展现青春风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学生黄思怡告诉记者。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