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依托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能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特别有成就感。”近日,由湖南工商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作为队长参与的项目“韧性视角下复合公共卫生风险调控及多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部分成果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得到应用。

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7项,省级奖项321项。近年来,湖南工商大学践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高站位: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者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在教育强国的使命中展现新担当?”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有紧密回应时代需求,才能找到创新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说。2021年5月,该校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实现愿景的“七大工程”之一,一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加速推进。

早在2018年,该校就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融合发展力度,优先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对接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经管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商科专业转型升级。

根据科技发展的前沿需求,2021年,该校新成立前沿交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等新工科、新商科学院;设立碳中和研究院、元宇宙研究院等21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目前,学校已立项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工科、新商科等突出交叉融合的专业占全校专业78%以上,“学科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办学新格局初步形成。

高对接:做优质办学资源的汇聚者

周源博士毕业后,去年12月入职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上课,而是去芯片制造龙头企业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芯片研发。

“我的任务是把芯片设计制造要求的工艺水准和动手能力,带到本科生的课堂上。”周源告诉记者,深刻的行业理解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从容,也更利于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2019至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先后与湘江新区管委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等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市政府共建人工智能社会重点实验室。

为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孪生等创新实验室。

在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方面,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数智化管理人才培养联盟,构建校-校多层次协同育人机制,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与支撑。从牵头建设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到获批成立“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湖南工商大学全力打造优质平台,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高标准:做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者

为建设“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于2018年开办“智慧管理”“数字经济”两个院士卓越人才班,吹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号角。

院士卓越班采用“主专业+微专业”或“主专业+辅修专业”模式,致力于学科交叉贯通、专业跨界融合。为每个学生配备两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实行小班制授课,单独排课,推动教师把科研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科研前沿探索成果转化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来,促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共有院士卓越人才实验班17个,学生数达到558人。

近年来,院士卓越人才班的学生频频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RoboCom 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高校计算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

学校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带入校园,共开设“麓山大讲堂”120余期,一大批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一流学者专家纷至沓来、开坛设讲。学校建设有10个现代化书院,图书阅览室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区任何地方不出五分钟就能就近找到环境一流的学习空间。

近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好评率在98%以上。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巢进文 周敏 记者 阳锡叶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湖南工商大学:依托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 巢进文 周敏 阳锡叶

2022-04-26 12:13

“能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特别有成就感。”近日,由湖南工商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作为队长参与的项目“韧性视角下复合公共卫生风险调控及多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部分成果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得到应用。

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7项,省级奖项321项。近年来,湖南工商大学践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高站位: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者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在教育强国的使命中展现新担当?”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有紧密回应时代需求,才能找到创新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说。2021年5月,该校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实现愿景的“七大工程”之一,一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加速推进。

早在2018年,该校就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融合发展力度,优先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对接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经管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商科专业转型升级。

根据科技发展的前沿需求,2021年,该校新成立前沿交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等新工科、新商科学院;设立碳中和研究院、元宇宙研究院等21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目前,学校已立项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工科、新商科等突出交叉融合的专业占全校专业78%以上,“学科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办学新格局初步形成。

高对接:做优质办学资源的汇聚者

周源博士毕业后,去年12月入职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上课,而是去芯片制造龙头企业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芯片研发。

“我的任务是把芯片设计制造要求的工艺水准和动手能力,带到本科生的课堂上。”周源告诉记者,深刻的行业理解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从容,也更利于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2019至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先后与湘江新区管委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等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市政府共建人工智能社会重点实验室。

为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孪生等创新实验室。

在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方面,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数智化管理人才培养联盟,构建校-校多层次协同育人机制,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与支撑。从牵头建设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到获批成立“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湖南工商大学全力打造优质平台,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高标准:做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者

为建设“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于2018年开办“智慧管理”“数字经济”两个院士卓越人才班,吹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号角。

院士卓越班采用“主专业+微专业”或“主专业+辅修专业”模式,致力于学科交叉贯通、专业跨界融合。为每个学生配备两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实行小班制授课,单独排课,推动教师把科研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科研前沿探索成果转化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来,促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共有院士卓越人才实验班17个,学生数达到558人。

近年来,院士卓越人才班的学生频频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RoboCom 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高校计算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

学校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带入校园,共开设“麓山大讲堂”120余期,一大批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一流学者专家纷至沓来、开坛设讲。学校建设有10个现代化书院,图书阅览室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区任何地方不出五分钟就能就近找到环境一流的学习空间。

近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好评率在98%以上。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巢进文 周敏 记者 阳锡叶

湖南工商大学:依托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 巢进文 周敏 阳锡叶

2022-04-26 12:13

湖南工商大学:依托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 巢进文 周敏 阳锡叶

2022-04-26 12:13

“能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特别有成就感。”近日,由湖南工商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作为队长参与的项目“韧性视角下复合公共卫生风险调控及多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部分成果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得到应用。

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7项,省级奖项321项。近年来,湖南工商大学践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高站位: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者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在教育强国的使命中展现新担当?”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有紧密回应时代需求,才能找到创新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说。2021年5月,该校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实现愿景的“七大工程”之一,一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加速推进。

早在2018年,该校就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融合发展力度,优先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对接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经管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商科专业转型升级。

根据科技发展的前沿需求,2021年,该校新成立前沿交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等新工科、新商科学院;设立碳中和研究院、元宇宙研究院等21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目前,学校已立项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工科、新商科等突出交叉融合的专业占全校专业78%以上,“学科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办学新格局初步形成。

高对接:做优质办学资源的汇聚者

周源博士毕业后,去年12月入职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上课,而是去芯片制造龙头企业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芯片研发。

“我的任务是把芯片设计制造要求的工艺水准和动手能力,带到本科生的课堂上。”周源告诉记者,深刻的行业理解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从容,也更利于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2019至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先后与湘江新区管委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等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市政府共建人工智能社会重点实验室。

为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孪生等创新实验室。

在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方面,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数智化管理人才培养联盟,构建校-校多层次协同育人机制,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与支撑。从牵头建设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到获批成立“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湖南工商大学全力打造优质平台,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高标准:做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者

为建设“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于2018年开办“智慧管理”“数字经济”两个院士卓越人才班,吹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号角。

院士卓越班采用“主专业+微专业”或“主专业+辅修专业”模式,致力于学科交叉贯通、专业跨界融合。为每个学生配备两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实行小班制授课,单独排课,推动教师把科研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科研前沿探索成果转化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来,促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共有院士卓越人才实验班17个,学生数达到558人。

近年来,院士卓越人才班的学生频频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RoboCom 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高校计算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

学校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带入校园,共开设“麓山大讲堂”120余期,一大批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一流学者专家纷至沓来、开坛设讲。学校建设有10个现代化书院,图书阅览室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区任何地方不出五分钟就能就近找到环境一流的学习空间。

近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好评率在98%以上。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巢进文 周敏 记者 阳锡叶

湖南工商大学:依托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 巢进文 周敏 阳锡叶

2022-04-26 12:13

“能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特别有成就感。”近日,由湖南工商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作为队长参与的项目“韧性视角下复合公共卫生风险调控及多维协同治理策略研究”,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部分成果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得到应用。

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7项,省级奖项321项。近年来,湖南工商大学践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高站位: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者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在教育强国的使命中展现新担当?”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有紧密回应时代需求,才能找到创新发展的源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说。2021年5月,该校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实现愿景的“七大工程”之一,一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加速推进。

早在2018年,该校就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融合发展力度,优先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10个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对接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经管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商科专业转型升级。

根据科技发展的前沿需求,2021年,该校新成立前沿交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微电子与物理学院、数字媒体与信息工程学院等新工科、新商科学院;设立碳中和研究院、元宇宙研究院等21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目前,学校已立项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工科、新商科等突出交叉融合的专业占全校专业78%以上,“学科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办学新格局初步形成。

高对接:做优质办学资源的汇聚者

周源博士毕业后,去年12月入职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入职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学校上课,而是去芯片制造龙头企业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芯片研发。

“我的任务是把芯片设计制造要求的工艺水准和动手能力,带到本科生的课堂上。”周源告诉记者,深刻的行业理解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从容,也更利于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2019至2021年,湖南工商大学先后与湘江新区管委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等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市政府共建人工智能社会重点实验室。

为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孪生等创新实验室。

在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方面,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数智化管理人才培养联盟,构建校-校多层次协同育人机制,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与支撑。从牵头建设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到获批成立“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湖南工商大学全力打造优质平台,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高标准:做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者

为建设“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于2018年开办“智慧管理”“数字经济”两个院士卓越人才班,吹响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号角。

院士卓越班采用“主专业+微专业”或“主专业+辅修专业”模式,致力于学科交叉贯通、专业跨界融合。为每个学生配备两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实行小班制授课,单独排课,推动教师把科研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把科研前沿探索成果转化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来,促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学校共有院士卓越人才实验班17个,学生数达到558人。

近年来,院士卓越人才班的学生频频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RoboCom 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高校计算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

学校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带入校园,共开设“麓山大讲堂”120余期,一大批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一流学者专家纷至沓来、开坛设讲。学校建设有10个现代化书院,图书阅览室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区任何地方不出五分钟就能就近找到环境一流的学习空间。

近两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好评率在98%以上。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巢进文 周敏 记者 阳锡叶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