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学生野外实习遇疫情 校地携手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今年暑假伊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全体学生就开始了为期15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他们分别前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治沙站和天祝县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玛保护站。据悉,此次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原计划于7月21日结束,但受突发疫情影响,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滞留当地。

此外,在祁连山区开展野外实习的生态学院师生、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实验的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参加“‘至公计划’——武威党政机关”实习项目的227名师生也全部滞留。

“因为临时封控,大家没法按计划坐火车或汽车返校返乡,生活物资也无法采购,当时遇到了‘弹尽粮绝’的窘境。”生命科学学院实习队长宋森说。其他实践团队也遇到了同样困难。

得知滞留师生的困难后,兰州大学紧急致函武威市政府,学校领导第一时间与武威市委领导沟通,请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滞留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协助解决师生实际生活困难。武威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服务保障兰大滞留实习师生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第一时间与滞留实习师生取得联系,并积极统筹协调,在极短时间内就调配所需物资送到了师生居住地和实习点。

“当天下午5点左右,天祝县相关负责人就联系了负责后勤的老师,确定了学生名单以及蔬菜、药物等急需物资的需求。”宋森说,夏玛保护站海拔高,实习驻地海拔近2700米,部分同学缺少御寒衣服。当地政府紧急调拨了110件军用棉大衣,还送来了急需药品和生活物资,医护人员也到实习驻地进行核酸检测,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天祝县和民勤县又一次给滞留师生送来了1箱医用口罩、3箱洗手液和消毒液、50斤肉、200斤蔬菜、100斤鸡蛋、110箱民勤蜜瓜等,确保了滞留师生生活无虞……

有了充裕的物资保障,滞留在民勤治沙站师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民勤治沙站多名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由随行教师田晓柱负责,因治沙站距离市区较远,为采购物资,他每天需要开车前往县城或者乡镇三四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当地政府送来了民勤蜜瓜、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等许多物资,给滞留师生带来了慰藉和温暖。目前,全员师生伙食能保障,在住宿环境上也得到了改善。”田晓柱说。

滞留期间,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躁心理,一度情绪低落。“我们与学生多次谈心谈话,通过心理疏导和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安抚学生情绪,同时也将同学们的状态和物资保障情况及时通过家长群沟通传递,安抚家长情绪。”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天真介绍,学院还安排了师生篮球赛、羽毛球比赛、集体包包子等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野外实习结束,得知回不了家的时候,大家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担心物资不够、疫情蔓延。但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关怀慰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焦虑的情绪,很感谢来自各方的帮助。”滞留在民勤治沙站的学生郭姝含说。

参加“至公计划”的学生解除隔离后,大家在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学生王亚组织实习队员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协助所在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防疫政策、运送防疫物资,指导老年人完成扫码等步骤,已累计服务三千多人次。”

截至目前,除滞留武威的师生外,兰州大学还有7名师生因疫情滞留在白银市平川区。学校已与当地政府、白银市教育局和平川区长征街道办对接,协助解决师生们的实际困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耀辉 陈晨 记者 尹晓军 7月27日电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兰大学生野外实习遇疫情 校地携手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王耀辉 陈晨 尹晓军

2022-07-27 17:57

今年暑假伊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全体学生就开始了为期15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他们分别前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治沙站和天祝县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玛保护站。据悉,此次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原计划于7月21日结束,但受突发疫情影响,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滞留当地。

此外,在祁连山区开展野外实习的生态学院师生、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实验的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参加“‘至公计划’——武威党政机关”实习项目的227名师生也全部滞留。

“因为临时封控,大家没法按计划坐火车或汽车返校返乡,生活物资也无法采购,当时遇到了‘弹尽粮绝’的窘境。”生命科学学院实习队长宋森说。其他实践团队也遇到了同样困难。

得知滞留师生的困难后,兰州大学紧急致函武威市政府,学校领导第一时间与武威市委领导沟通,请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滞留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协助解决师生实际生活困难。武威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服务保障兰大滞留实习师生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第一时间与滞留实习师生取得联系,并积极统筹协调,在极短时间内就调配所需物资送到了师生居住地和实习点。

“当天下午5点左右,天祝县相关负责人就联系了负责后勤的老师,确定了学生名单以及蔬菜、药物等急需物资的需求。”宋森说,夏玛保护站海拔高,实习驻地海拔近2700米,部分同学缺少御寒衣服。当地政府紧急调拨了110件军用棉大衣,还送来了急需药品和生活物资,医护人员也到实习驻地进行核酸检测,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天祝县和民勤县又一次给滞留师生送来了1箱医用口罩、3箱洗手液和消毒液、50斤肉、200斤蔬菜、100斤鸡蛋、110箱民勤蜜瓜等,确保了滞留师生生活无虞……

有了充裕的物资保障,滞留在民勤治沙站师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民勤治沙站多名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由随行教师田晓柱负责,因治沙站距离市区较远,为采购物资,他每天需要开车前往县城或者乡镇三四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当地政府送来了民勤蜜瓜、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等许多物资,给滞留师生带来了慰藉和温暖。目前,全员师生伙食能保障,在住宿环境上也得到了改善。”田晓柱说。

滞留期间,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躁心理,一度情绪低落。“我们与学生多次谈心谈话,通过心理疏导和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安抚学生情绪,同时也将同学们的状态和物资保障情况及时通过家长群沟通传递,安抚家长情绪。”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天真介绍,学院还安排了师生篮球赛、羽毛球比赛、集体包包子等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野外实习结束,得知回不了家的时候,大家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担心物资不够、疫情蔓延。但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关怀慰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焦虑的情绪,很感谢来自各方的帮助。”滞留在民勤治沙站的学生郭姝含说。

参加“至公计划”的学生解除隔离后,大家在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学生王亚组织实习队员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协助所在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防疫政策、运送防疫物资,指导老年人完成扫码等步骤,已累计服务三千多人次。”

截至目前,除滞留武威的师生外,兰州大学还有7名师生因疫情滞留在白银市平川区。学校已与当地政府、白银市教育局和平川区长征街道办对接,协助解决师生们的实际困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耀辉 陈晨 记者 尹晓军 7月27日电

兰大学生野外实习遇疫情 校地携手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王耀辉 陈晨 尹晓军

2022-07-27 17:57

兰大学生野外实习遇疫情 校地携手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王耀辉 陈晨 尹晓军

2022-07-27 17:57

今年暑假伊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全体学生就开始了为期15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他们分别前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治沙站和天祝县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玛保护站。据悉,此次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原计划于7月21日结束,但受突发疫情影响,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滞留当地。

此外,在祁连山区开展野外实习的生态学院师生、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实验的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参加“‘至公计划’——武威党政机关”实习项目的227名师生也全部滞留。

“因为临时封控,大家没法按计划坐火车或汽车返校返乡,生活物资也无法采购,当时遇到了‘弹尽粮绝’的窘境。”生命科学学院实习队长宋森说。其他实践团队也遇到了同样困难。

得知滞留师生的困难后,兰州大学紧急致函武威市政府,学校领导第一时间与武威市委领导沟通,请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滞留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协助解决师生实际生活困难。武威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服务保障兰大滞留实习师生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第一时间与滞留实习师生取得联系,并积极统筹协调,在极短时间内就调配所需物资送到了师生居住地和实习点。

“当天下午5点左右,天祝县相关负责人就联系了负责后勤的老师,确定了学生名单以及蔬菜、药物等急需物资的需求。”宋森说,夏玛保护站海拔高,实习驻地海拔近2700米,部分同学缺少御寒衣服。当地政府紧急调拨了110件军用棉大衣,还送来了急需药品和生活物资,医护人员也到实习驻地进行核酸检测,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天祝县和民勤县又一次给滞留师生送来了1箱医用口罩、3箱洗手液和消毒液、50斤肉、200斤蔬菜、100斤鸡蛋、110箱民勤蜜瓜等,确保了滞留师生生活无虞……

有了充裕的物资保障,滞留在民勤治沙站师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民勤治沙站多名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由随行教师田晓柱负责,因治沙站距离市区较远,为采购物资,他每天需要开车前往县城或者乡镇三四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当地政府送来了民勤蜜瓜、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等许多物资,给滞留师生带来了慰藉和温暖。目前,全员师生伙食能保障,在住宿环境上也得到了改善。”田晓柱说。

滞留期间,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躁心理,一度情绪低落。“我们与学生多次谈心谈话,通过心理疏导和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安抚学生情绪,同时也将同学们的状态和物资保障情况及时通过家长群沟通传递,安抚家长情绪。”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天真介绍,学院还安排了师生篮球赛、羽毛球比赛、集体包包子等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野外实习结束,得知回不了家的时候,大家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担心物资不够、疫情蔓延。但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关怀慰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焦虑的情绪,很感谢来自各方的帮助。”滞留在民勤治沙站的学生郭姝含说。

参加“至公计划”的学生解除隔离后,大家在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学生王亚组织实习队员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协助所在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防疫政策、运送防疫物资,指导老年人完成扫码等步骤,已累计服务三千多人次。”

截至目前,除滞留武威的师生外,兰州大学还有7名师生因疫情滞留在白银市平川区。学校已与当地政府、白银市教育局和平川区长征街道办对接,协助解决师生们的实际困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耀辉 陈晨 记者 尹晓军 7月27日电

兰大学生野外实习遇疫情 校地携手解决师生后顾之忧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王耀辉 陈晨 尹晓军

2022-07-27 17:57

今年暑假伊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全体学生就开始了为期15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他们分别前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治沙站和天祝县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玛保护站。据悉,此次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原计划于7月21日结束,但受突发疫情影响,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及相关人员滞留当地。

此外,在祁连山区开展野外实习的生态学院师生、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实验的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参加“‘至公计划’——武威党政机关”实习项目的227名师生也全部滞留。

“因为临时封控,大家没法按计划坐火车或汽车返校返乡,生活物资也无法采购,当时遇到了‘弹尽粮绝’的窘境。”生命科学学院实习队长宋森说。其他实践团队也遇到了同样困难。

得知滞留师生的困难后,兰州大学紧急致函武威市政府,学校领导第一时间与武威市委领导沟通,请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学校滞留师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协助解决师生实际生活困难。武威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服务保障兰大滞留实习师生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第一时间与滞留实习师生取得联系,并积极统筹协调,在极短时间内就调配所需物资送到了师生居住地和实习点。

“当天下午5点左右,天祝县相关负责人就联系了负责后勤的老师,确定了学生名单以及蔬菜、药物等急需物资的需求。”宋森说,夏玛保护站海拔高,实习驻地海拔近2700米,部分同学缺少御寒衣服。当地政府紧急调拨了110件军用棉大衣,还送来了急需药品和生活物资,医护人员也到实习驻地进行核酸检测,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

7月24日,天祝县和民勤县又一次给滞留师生送来了1箱医用口罩、3箱洗手液和消毒液、50斤肉、200斤蔬菜、100斤鸡蛋、110箱民勤蜜瓜等,确保了滞留师生生活无虞……

有了充裕的物资保障,滞留在民勤治沙站师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民勤治沙站多名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由随行教师田晓柱负责,因治沙站距离市区较远,为采购物资,他每天需要开车前往县城或者乡镇三四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当地政府送来了民勤蜜瓜、饮用水、方便面、火腿肠等许多物资,给滞留师生带来了慰藉和温暖。目前,全员师生伙食能保障,在住宿环境上也得到了改善。”田晓柱说。

滞留期间,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躁心理,一度情绪低落。“我们与学生多次谈心谈话,通过心理疏导和集体生日会等活动安抚学生情绪,同时也将同学们的状态和物资保障情况及时通过家长群沟通传递,安抚家长情绪。”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天真介绍,学院还安排了师生篮球赛、羽毛球比赛、集体包包子等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野外实习结束,得知回不了家的时候,大家都是或多或少有些担心物资不够、疫情蔓延。但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关怀慰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焦虑的情绪,很感谢来自各方的帮助。”滞留在民勤治沙站的学生郭姝含说。

参加“至公计划”的学生解除隔离后,大家在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学生王亚组织实习队员投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协助所在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宣传防疫政策、运送防疫物资,指导老年人完成扫码等步骤,已累计服务三千多人次。”

截至目前,除滞留武威的师生外,兰州大学还有7名师生因疫情滞留在白银市平川区。学校已与当地政府、白银市教育局和平川区长征街道办对接,协助解决师生们的实际困难。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耀辉 陈晨 记者 尹晓军 7月27日电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