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走进“百草”,发现专业之美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 在潍坊医学院,有一个“有味道”的专业,“我们所学的专业香了我们的嗅觉,甜了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在悦目娱心中学习、成长,”药学类专业的同学们一提到自己专业满是自豪感。

识百草,让专业形象靓起来

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是“游园识百草”的好时节。“蒲公英、车前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草,在我们的眼里就是祛疾治病的良药,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百草学堂”的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堂,开展游园识植活动。

在植物面前蹲下又是另一个世界。指导老师现场向学生讲解各种植物的科属、习性和功效。无论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的小蓬草,还是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接骨木,都让大家印象深刻。同学们边听边记,不时提出新的问题,在考察中寻找答案。那些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实地考察中也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自称“百草人”的学生们,已把在大自然中辨识植物、采撷标本原料当作一件乐事。他们跟随老师拿着铁铲、水桶去挖标本的原料。曾经为了挖到上好的地黄,更好地展现地黄的根,指导老师王建立硬生生挖了半小时,因为地黄的根长且分支较多,不能用铲子直接挖,就跪在地上,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挖。“采集植物是个考验耐力与体力的差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爱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学们说。

采摘工作后,就需要用精细技艺定格百草芳华。标本的成型并不容易。从准备原料、剥皮,到防腐、制作模型,到最后成瓶或装订,制作标本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精做细。采好的植物首先要洗净,摘除枯枝烂叶,然后煮沸生砂。药学专业学生王欣悦说:“这一步通常是最辛苦,醋酸铜混着醋酸和其他物质加热,挥发出来的气味永生难忘,戴几层口罩都无济于事。每次做完标本,我们都会有一会失嗅期。”

成型后的标本放在“习艺馆”。玻璃瓶里面的干湿标本、浸渍标本有板蓝根、枸杞、决明子、辛夷等,从茎到根,从叶到籽,从花到果,种类齐全。墙上是精美的植物腊叶标本相框,一种种药植经过剪切、拼接、粘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金黄的银杏叶变成了一把把小伞,斑叶女贞化成海洋中游动的小鱼,镂空双面植物标本以及昆虫标本群更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创新作品。

“游园识百草,丰富药知识”已成为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文化系列活动,自201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其中“共赏百草知草味、小叩柴扉寻草踪”活动吸引了全校各学院30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近千人参与其中。百草学堂成立于2015年,当时师生历时三年完成了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的植物考察,共考察鉴定登记植物230种。

制百草,让专业味道甜起来

学生们说:我们的专业不仅好看,还是美味的。药学类专业学子们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让舌尖与专业亲密接触,体验舌尖上的专业。

学生们将从药植园采集的大青叶根部风干防腐保存在中药柜中,叶部洗净烘干,卷成球,微波炉加热烘干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最后装入罐中,制成菘蓝茶。大家在茶叶制作中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茶叶制作方法。大家采摘当日盛开的玫瑰花瓣,清洗,与一定量的蔗糖混合装缸后发酵3个月以上,制作玫瑰酱,并封包保存。

留住舌尖上的天然美味,最甜在心里的还是手工麦芽糖的制作。“百草糖汇”的队员们从发麦芽开始做起。他们通过多次做实验了解温度、生长期、部位、时间对于麦芽的作用,将古老技艺数据化、标准化,形成现代生物化学的生物工艺,提高麦芽糖产率和质量。“看着一个个干瘪瘪的小麦种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长出麦芽时,大家满心激动。”队员邢贺萌说。其间大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家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终于能够非常完美地制作出口味纯正麦芽糖。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中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做的事情,一是摸清规律;二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三是改进工艺增加效益,降低成本不降质量。”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药学院院长阎芳说:将“百草”制成舌尖上的美味,是集实践性、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艰辛过程,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用百草,让所学专业热起来

制作的标本、传统食品,如何让这些大学生们辛苦收获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所学专业热起来,学校和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专业育人动起来、让文化育人活起来,积极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

让“百草”用起来。师生建立标本库,保存植物最美的形态,定期展出标本,宣传保护环境,为美丽地球做一份贡献。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保证实践教学,通过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用植物标本馆中,大家把干标与书签、手帐、小饰品结合,利用相框加工成商业用途的装饰品,还设计了百草糖汇商标,争创药苑标本商业品牌。在学院新年歌会上,同学们以 “麦芽糖拍卖,善款助学子”节目的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让专业“活”起来。“先有药还是先有人?”“药物是发现还是发明的?”《发现的逻辑》课堂上,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张维芬教授与学生一起沿着药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开启一场探究药物发现内在逻辑的思维之旅。这是学校启动的新医科系列通识教育课之一,药学院率先在全校开设了《发现的逻辑》,学生们在沉浸式思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药学知识和药学历史,切实体会到了发现思维的奥妙,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院博士教师对学生们从检测到研发给予科技支持和专业指点,指导学生设立“模拟药房”。药学院教师许崇梅、唐金宝和鞠辉军带领30余名药学类专业学生,历时3年完成了四市(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提供依据。

让专业走出去。学校建立校外药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学生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植物标本展览,讲解药用植物知识,为空巢老人科普用药知识。大家调查乡村草本植物分布情况,制作标本。打造药学类专业文化品牌,吸引校外单位、社会人员来校游园识草、参观标本展。2021年,百草学堂创新创业作品应邀入驻麓台大学生文旅创业谷,赢得了众人的赞叹。“我们还在疫情防控期间科普中草药知识,希望让中草药在危急时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杨泽旭同学说。

社团实践成为药学专业学生们践行理论知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摇篮。邓迪同学凭借《响应面法优化麦芽糖传统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的实验设计参加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荣获一等奖,董贵超等人的创业项目“糖韵传承,古法留芳”、周广彬等人的“药植沉香,蔹蔓于野-天然植物标本创制和技术推广公益组织”在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二届鲁南制药杯山东省大学生生物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均斩获一等奖。截至目前,百草学堂培育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已获省级大赛奖项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

药学院党委记刘宪亮说:“学校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专业教育融入劳动元素,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知识,将地方特色融入医学教育,在技能育人中嵌入文化育人,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通讯员 杨雪 谭德红 马广斌 张传斌)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潍坊医学院:走进“百草”,发现专业之美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3-05-22 11:34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 在潍坊医学院,有一个“有味道”的专业,“我们所学的专业香了我们的嗅觉,甜了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在悦目娱心中学习、成长,”药学类专业的同学们一提到自己专业满是自豪感。

识百草,让专业形象靓起来

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是“游园识百草”的好时节。“蒲公英、车前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草,在我们的眼里就是祛疾治病的良药,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百草学堂”的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堂,开展游园识植活动。

在植物面前蹲下又是另一个世界。指导老师现场向学生讲解各种植物的科属、习性和功效。无论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的小蓬草,还是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接骨木,都让大家印象深刻。同学们边听边记,不时提出新的问题,在考察中寻找答案。那些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实地考察中也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自称“百草人”的学生们,已把在大自然中辨识植物、采撷标本原料当作一件乐事。他们跟随老师拿着铁铲、水桶去挖标本的原料。曾经为了挖到上好的地黄,更好地展现地黄的根,指导老师王建立硬生生挖了半小时,因为地黄的根长且分支较多,不能用铲子直接挖,就跪在地上,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挖。“采集植物是个考验耐力与体力的差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爱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学们说。

采摘工作后,就需要用精细技艺定格百草芳华。标本的成型并不容易。从准备原料、剥皮,到防腐、制作模型,到最后成瓶或装订,制作标本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精做细。采好的植物首先要洗净,摘除枯枝烂叶,然后煮沸生砂。药学专业学生王欣悦说:“这一步通常是最辛苦,醋酸铜混着醋酸和其他物质加热,挥发出来的气味永生难忘,戴几层口罩都无济于事。每次做完标本,我们都会有一会失嗅期。”

成型后的标本放在“习艺馆”。玻璃瓶里面的干湿标本、浸渍标本有板蓝根、枸杞、决明子、辛夷等,从茎到根,从叶到籽,从花到果,种类齐全。墙上是精美的植物腊叶标本相框,一种种药植经过剪切、拼接、粘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金黄的银杏叶变成了一把把小伞,斑叶女贞化成海洋中游动的小鱼,镂空双面植物标本以及昆虫标本群更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创新作品。

“游园识百草,丰富药知识”已成为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文化系列活动,自201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其中“共赏百草知草味、小叩柴扉寻草踪”活动吸引了全校各学院30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近千人参与其中。百草学堂成立于2015年,当时师生历时三年完成了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的植物考察,共考察鉴定登记植物230种。

制百草,让专业味道甜起来

学生们说:我们的专业不仅好看,还是美味的。药学类专业学子们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让舌尖与专业亲密接触,体验舌尖上的专业。

学生们将从药植园采集的大青叶根部风干防腐保存在中药柜中,叶部洗净烘干,卷成球,微波炉加热烘干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最后装入罐中,制成菘蓝茶。大家在茶叶制作中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茶叶制作方法。大家采摘当日盛开的玫瑰花瓣,清洗,与一定量的蔗糖混合装缸后发酵3个月以上,制作玫瑰酱,并封包保存。

留住舌尖上的天然美味,最甜在心里的还是手工麦芽糖的制作。“百草糖汇”的队员们从发麦芽开始做起。他们通过多次做实验了解温度、生长期、部位、时间对于麦芽的作用,将古老技艺数据化、标准化,形成现代生物化学的生物工艺,提高麦芽糖产率和质量。“看着一个个干瘪瘪的小麦种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长出麦芽时,大家满心激动。”队员邢贺萌说。其间大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家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终于能够非常完美地制作出口味纯正麦芽糖。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中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做的事情,一是摸清规律;二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三是改进工艺增加效益,降低成本不降质量。”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药学院院长阎芳说:将“百草”制成舌尖上的美味,是集实践性、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艰辛过程,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用百草,让所学专业热起来

制作的标本、传统食品,如何让这些大学生们辛苦收获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所学专业热起来,学校和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专业育人动起来、让文化育人活起来,积极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

让“百草”用起来。师生建立标本库,保存植物最美的形态,定期展出标本,宣传保护环境,为美丽地球做一份贡献。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保证实践教学,通过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用植物标本馆中,大家把干标与书签、手帐、小饰品结合,利用相框加工成商业用途的装饰品,还设计了百草糖汇商标,争创药苑标本商业品牌。在学院新年歌会上,同学们以 “麦芽糖拍卖,善款助学子”节目的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让专业“活”起来。“先有药还是先有人?”“药物是发现还是发明的?”《发现的逻辑》课堂上,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张维芬教授与学生一起沿着药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开启一场探究药物发现内在逻辑的思维之旅。这是学校启动的新医科系列通识教育课之一,药学院率先在全校开设了《发现的逻辑》,学生们在沉浸式思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药学知识和药学历史,切实体会到了发现思维的奥妙,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院博士教师对学生们从检测到研发给予科技支持和专业指点,指导学生设立“模拟药房”。药学院教师许崇梅、唐金宝和鞠辉军带领30余名药学类专业学生,历时3年完成了四市(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提供依据。

让专业走出去。学校建立校外药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学生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植物标本展览,讲解药用植物知识,为空巢老人科普用药知识。大家调查乡村草本植物分布情况,制作标本。打造药学类专业文化品牌,吸引校外单位、社会人员来校游园识草、参观标本展。2021年,百草学堂创新创业作品应邀入驻麓台大学生文旅创业谷,赢得了众人的赞叹。“我们还在疫情防控期间科普中草药知识,希望让中草药在危急时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杨泽旭同学说。

社团实践成为药学专业学生们践行理论知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摇篮。邓迪同学凭借《响应面法优化麦芽糖传统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的实验设计参加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荣获一等奖,董贵超等人的创业项目“糖韵传承,古法留芳”、周广彬等人的“药植沉香,蔹蔓于野-天然植物标本创制和技术推广公益组织”在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二届鲁南制药杯山东省大学生生物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均斩获一等奖。截至目前,百草学堂培育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已获省级大赛奖项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

药学院党委记刘宪亮说:“学校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专业教育融入劳动元素,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知识,将地方特色融入医学教育,在技能育人中嵌入文化育人,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通讯员 杨雪 谭德红 马广斌 张传斌)

潍坊医学院:走进“百草”,发现专业之美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3-05-22 11:34

潍坊医学院:走进“百草”,发现专业之美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3-05-22 11:34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 在潍坊医学院,有一个“有味道”的专业,“我们所学的专业香了我们的嗅觉,甜了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在悦目娱心中学习、成长,”药学类专业的同学们一提到自己专业满是自豪感。

识百草,让专业形象靓起来

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是“游园识百草”的好时节。“蒲公英、车前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草,在我们的眼里就是祛疾治病的良药,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百草学堂”的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堂,开展游园识植活动。

在植物面前蹲下又是另一个世界。指导老师现场向学生讲解各种植物的科属、习性和功效。无论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的小蓬草,还是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接骨木,都让大家印象深刻。同学们边听边记,不时提出新的问题,在考察中寻找答案。那些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实地考察中也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自称“百草人”的学生们,已把在大自然中辨识植物、采撷标本原料当作一件乐事。他们跟随老师拿着铁铲、水桶去挖标本的原料。曾经为了挖到上好的地黄,更好地展现地黄的根,指导老师王建立硬生生挖了半小时,因为地黄的根长且分支较多,不能用铲子直接挖,就跪在地上,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挖。“采集植物是个考验耐力与体力的差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爱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学们说。

采摘工作后,就需要用精细技艺定格百草芳华。标本的成型并不容易。从准备原料、剥皮,到防腐、制作模型,到最后成瓶或装订,制作标本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精做细。采好的植物首先要洗净,摘除枯枝烂叶,然后煮沸生砂。药学专业学生王欣悦说:“这一步通常是最辛苦,醋酸铜混着醋酸和其他物质加热,挥发出来的气味永生难忘,戴几层口罩都无济于事。每次做完标本,我们都会有一会失嗅期。”

成型后的标本放在“习艺馆”。玻璃瓶里面的干湿标本、浸渍标本有板蓝根、枸杞、决明子、辛夷等,从茎到根,从叶到籽,从花到果,种类齐全。墙上是精美的植物腊叶标本相框,一种种药植经过剪切、拼接、粘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金黄的银杏叶变成了一把把小伞,斑叶女贞化成海洋中游动的小鱼,镂空双面植物标本以及昆虫标本群更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创新作品。

“游园识百草,丰富药知识”已成为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文化系列活动,自201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其中“共赏百草知草味、小叩柴扉寻草踪”活动吸引了全校各学院30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近千人参与其中。百草学堂成立于2015年,当时师生历时三年完成了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的植物考察,共考察鉴定登记植物230种。

制百草,让专业味道甜起来

学生们说:我们的专业不仅好看,还是美味的。药学类专业学子们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让舌尖与专业亲密接触,体验舌尖上的专业。

学生们将从药植园采集的大青叶根部风干防腐保存在中药柜中,叶部洗净烘干,卷成球,微波炉加热烘干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最后装入罐中,制成菘蓝茶。大家在茶叶制作中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茶叶制作方法。大家采摘当日盛开的玫瑰花瓣,清洗,与一定量的蔗糖混合装缸后发酵3个月以上,制作玫瑰酱,并封包保存。

留住舌尖上的天然美味,最甜在心里的还是手工麦芽糖的制作。“百草糖汇”的队员们从发麦芽开始做起。他们通过多次做实验了解温度、生长期、部位、时间对于麦芽的作用,将古老技艺数据化、标准化,形成现代生物化学的生物工艺,提高麦芽糖产率和质量。“看着一个个干瘪瘪的小麦种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长出麦芽时,大家满心激动。”队员邢贺萌说。其间大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家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终于能够非常完美地制作出口味纯正麦芽糖。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中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做的事情,一是摸清规律;二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三是改进工艺增加效益,降低成本不降质量。”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药学院院长阎芳说:将“百草”制成舌尖上的美味,是集实践性、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艰辛过程,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用百草,让所学专业热起来

制作的标本、传统食品,如何让这些大学生们辛苦收获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所学专业热起来,学校和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专业育人动起来、让文化育人活起来,积极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

让“百草”用起来。师生建立标本库,保存植物最美的形态,定期展出标本,宣传保护环境,为美丽地球做一份贡献。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保证实践教学,通过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用植物标本馆中,大家把干标与书签、手帐、小饰品结合,利用相框加工成商业用途的装饰品,还设计了百草糖汇商标,争创药苑标本商业品牌。在学院新年歌会上,同学们以 “麦芽糖拍卖,善款助学子”节目的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让专业“活”起来。“先有药还是先有人?”“药物是发现还是发明的?”《发现的逻辑》课堂上,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张维芬教授与学生一起沿着药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开启一场探究药物发现内在逻辑的思维之旅。这是学校启动的新医科系列通识教育课之一,药学院率先在全校开设了《发现的逻辑》,学生们在沉浸式思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药学知识和药学历史,切实体会到了发现思维的奥妙,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院博士教师对学生们从检测到研发给予科技支持和专业指点,指导学生设立“模拟药房”。药学院教师许崇梅、唐金宝和鞠辉军带领30余名药学类专业学生,历时3年完成了四市(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提供依据。

让专业走出去。学校建立校外药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学生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植物标本展览,讲解药用植物知识,为空巢老人科普用药知识。大家调查乡村草本植物分布情况,制作标本。打造药学类专业文化品牌,吸引校外单位、社会人员来校游园识草、参观标本展。2021年,百草学堂创新创业作品应邀入驻麓台大学生文旅创业谷,赢得了众人的赞叹。“我们还在疫情防控期间科普中草药知识,希望让中草药在危急时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杨泽旭同学说。

社团实践成为药学专业学生们践行理论知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摇篮。邓迪同学凭借《响应面法优化麦芽糖传统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的实验设计参加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荣获一等奖,董贵超等人的创业项目“糖韵传承,古法留芳”、周广彬等人的“药植沉香,蔹蔓于野-天然植物标本创制和技术推广公益组织”在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二届鲁南制药杯山东省大学生生物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均斩获一等奖。截至目前,百草学堂培育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已获省级大赛奖项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

药学院党委记刘宪亮说:“学校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专业教育融入劳动元素,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知识,将地方特色融入医学教育,在技能育人中嵌入文化育人,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通讯员 杨雪 谭德红 马广斌 张传斌)

潍坊医学院:走进“百草”,发现专业之美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2023-05-22 11:34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 在潍坊医学院,有一个“有味道”的专业,“我们所学的专业香了我们的嗅觉,甜了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在悦目娱心中学习、成长,”药学类专业的同学们一提到自己专业满是自豪感。

识百草,让专业形象靓起来

正值绿肥红瘦的暮春,是“游园识百草”的好时节。“蒲公英、车前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草,在我们的眼里就是祛疾治病的良药,都是常用的中药材。”“百草学堂”的学生们,纷纷走出课堂,开展游园识植活动。

在植物面前蹲下又是另一个世界。指导老师现场向学生讲解各种植物的科属、习性和功效。无论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的小蓬草,还是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接骨木,都让大家印象深刻。同学们边听边记,不时提出新的问题,在考察中寻找答案。那些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实地考察中也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自称“百草人”的学生们,已把在大自然中辨识植物、采撷标本原料当作一件乐事。他们跟随老师拿着铁铲、水桶去挖标本的原料。曾经为了挖到上好的地黄,更好地展现地黄的根,指导老师王建立硬生生挖了半小时,因为地黄的根长且分支较多,不能用铲子直接挖,就跪在地上,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挖。“采集植物是个考验耐力与体力的差事,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爱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学们说。

采摘工作后,就需要用精细技艺定格百草芳华。标本的成型并不容易。从准备原料、剥皮,到防腐、制作模型,到最后成瓶或装订,制作标本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精做细。采好的植物首先要洗净,摘除枯枝烂叶,然后煮沸生砂。药学专业学生王欣悦说:“这一步通常是最辛苦,醋酸铜混着醋酸和其他物质加热,挥发出来的气味永生难忘,戴几层口罩都无济于事。每次做完标本,我们都会有一会失嗅期。”

成型后的标本放在“习艺馆”。玻璃瓶里面的干湿标本、浸渍标本有板蓝根、枸杞、决明子、辛夷等,从茎到根,从叶到籽,从花到果,种类齐全。墙上是精美的植物腊叶标本相框,一种种药植经过剪切、拼接、粘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金黄的银杏叶变成了一把把小伞,斑叶女贞化成海洋中游动的小鱼,镂空双面植物标本以及昆虫标本群更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创新作品。

“游园识百草,丰富药知识”已成为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文化系列活动,自201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其中“共赏百草知草味、小叩柴扉寻草踪”活动吸引了全校各学院30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近千人参与其中。百草学堂成立于2015年,当时师生历时三年完成了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的植物考察,共考察鉴定登记植物230种。

制百草,让专业味道甜起来

学生们说:我们的专业不仅好看,还是美味的。药学类专业学子们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让舌尖与专业亲密接触,体验舌尖上的专业。

学生们将从药植园采集的大青叶根部风干防腐保存在中药柜中,叶部洗净烘干,卷成球,微波炉加热烘干后放在通风处晾晒最后装入罐中,制成菘蓝茶。大家在茶叶制作中了解中药的功效,学会茶叶制作方法。大家采摘当日盛开的玫瑰花瓣,清洗,与一定量的蔗糖混合装缸后发酵3个月以上,制作玫瑰酱,并封包保存。

留住舌尖上的天然美味,最甜在心里的还是手工麦芽糖的制作。“百草糖汇”的队员们从发麦芽开始做起。他们通过多次做实验了解温度、生长期、部位、时间对于麦芽的作用,将古老技艺数据化、标准化,形成现代生物化学的生物工艺,提高麦芽糖产率和质量。“看着一个个干瘪瘪的小麦种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长出麦芽时,大家满心激动。”队员邢贺萌说。其间大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家一边手忙脚乱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终于能够非常完美地制作出口味纯正麦芽糖。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中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做的事情,一是摸清规律;二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三是改进工艺增加效益,降低成本不降质量。”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药学院院长阎芳说:将“百草”制成舌尖上的美味,是集实践性、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艰辛过程,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用百草,让所学专业热起来

制作的标本、传统食品,如何让这些大学生们辛苦收获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所学专业热起来,学校和学院积极采取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专业育人动起来、让文化育人活起来,积极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

让“百草”用起来。师生建立标本库,保存植物最美的形态,定期展出标本,宣传保护环境,为美丽地球做一份贡献。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保证实践教学,通过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用植物标本馆中,大家把干标与书签、手帐、小饰品结合,利用相框加工成商业用途的装饰品,还设计了百草糖汇商标,争创药苑标本商业品牌。在学院新年歌会上,同学们以 “麦芽糖拍卖,善款助学子”节目的形式,开展公益活动。

让专业“活”起来。“先有药还是先有人?”“药物是发现还是发明的?”《发现的逻辑》课堂上,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张维芬教授与学生一起沿着药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开启一场探究药物发现内在逻辑的思维之旅。这是学校启动的新医科系列通识教育课之一,药学院率先在全校开设了《发现的逻辑》,学生们在沉浸式思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药学知识和药学历史,切实体会到了发现思维的奥妙,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院博士教师对学生们从检测到研发给予科技支持和专业指点,指导学生设立“模拟药房”。药学院教师许崇梅、唐金宝和鞠辉军带领30余名药学类专业学生,历时3年完成了四市(县)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为当地中医药发展提供依据。

让专业走出去。学校建立校外药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学生们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乡村,进行植物标本展览,讲解药用植物知识,为空巢老人科普用药知识。大家调查乡村草本植物分布情况,制作标本。打造药学类专业文化品牌,吸引校外单位、社会人员来校游园识草、参观标本展。2021年,百草学堂创新创业作品应邀入驻麓台大学生文旅创业谷,赢得了众人的赞叹。“我们还在疫情防控期间科普中草药知识,希望让中草药在危急时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杨泽旭同学说。

社团实践成为药学专业学生们践行理论知识、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摇篮。邓迪同学凭借《响应面法优化麦芽糖传统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的实验设计参加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荣获一等奖,董贵超等人的创业项目“糖韵传承,古法留芳”、周广彬等人的“药植沉香,蔹蔓于野-天然植物标本创制和技术推广公益组织”在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二届鲁南制药杯山东省大学生生物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均斩获一等奖。截至目前,百草学堂培育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已获省级大赛奖项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

药学院党委记刘宪亮说:“学校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专业教育融入劳动元素,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知识,将地方特色融入医学教育,在技能育人中嵌入文化育人,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通讯员 杨雪 谭德红 马广斌 张传斌)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