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师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中国教育报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施剑松)今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辅导员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文物古籍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同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文物古籍是历史的载体和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央民族大学倡议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下,首都10所高校师生不仅沉浸式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更是通过史实例证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发展背后的精神命脉,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教育。

北京大学2023级本科生吴思佳说:“典籍中多次出现的‘天下一家’的表述,都诠释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合、追求大同的精神底色与价值底蕴,增强着每一名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清华大学2023级研究生周康林说:“在新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风险挑战,各民族就必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是首都高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实施“新生引航工程”,纵深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活动的重要载体。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文物古籍在首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丰富手段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首都高校师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施剑松

2023-10-30 17:55

中国教育报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施剑松)今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辅导员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文物古籍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同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文物古籍是历史的载体和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央民族大学倡议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下,首都10所高校师生不仅沉浸式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更是通过史实例证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发展背后的精神命脉,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教育。

北京大学2023级本科生吴思佳说:“典籍中多次出现的‘天下一家’的表述,都诠释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合、追求大同的精神底色与价值底蕴,增强着每一名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清华大学2023级研究生周康林说:“在新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风险挑战,各民族就必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是首都高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实施“新生引航工程”,纵深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活动的重要载体。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文物古籍在首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丰富手段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首都高校师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施剑松

2023-10-30 17:55

首都高校师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施剑松

2023-10-30 17:55

中国教育报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施剑松)今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辅导员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文物古籍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同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文物古籍是历史的载体和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央民族大学倡议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下,首都10所高校师生不仅沉浸式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更是通过史实例证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发展背后的精神命脉,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教育。

北京大学2023级本科生吴思佳说:“典籍中多次出现的‘天下一家’的表述,都诠释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合、追求大同的精神底色与价值底蕴,增强着每一名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清华大学2023级研究生周康林说:“在新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风险挑战,各民族就必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是首都高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实施“新生引航工程”,纵深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活动的重要载体。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文物古籍在首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丰富手段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首都高校师生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施剑松

2023-10-30 17:55

中国教育报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施剑松)今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辅导员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文物古籍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同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文物古籍是历史的载体和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央民族大学倡议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下,首都10所高校师生不仅沉浸式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更是通过史实例证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深刻体悟中华民族发展背后的精神命脉,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教育。

北京大学2023级本科生吴思佳说:“典籍中多次出现的‘天下一家’的表述,都诠释着中华民族崇尚和合、追求大同的精神底色与价值底蕴,增强着每一名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清华大学2023级研究生周康林说:“在新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风险挑战,各民族就必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是首都高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实施“新生引航工程”,纵深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思政课”主题实践宣讲活动的重要载体。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文物古籍在首都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丰富手段载体,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