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博强强联手共展珍藏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9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同主办,由中国银行特别支持,旨在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览分为“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上、下两篇,从不同角度回应主题,形成内容上的并列或递进关系。

  第一单元以“天地同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展品主要包括承载先秦至明清时期礼乐文明和典章制度的礼器、乐器、帝王服饰以及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国家礼制的皇家建筑模型与建筑构件。

  第二单元以“万邦协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处理外交关系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上篇“胸怀宽广”,将西汉张骞墓封泥、唐代文书等反映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众多珍贵物证,以及作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真实写照的唐代丝织品、驼马俑和胡人俑等串连,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由为数众多的历代外销瓷著名品种和从沉船打捞的出水瓷器组成,它们是中华文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辐射的重要证据,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组东北亚地区和欧洲仿中国风格的瓷器,由此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下篇“四方辐辏”,通过展示汉唐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传播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佛教美术风格的发展创新,以及元明清时期宫廷主导的对西方先进物质成果、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等内容,将域外优秀文明进入中国后的影响及其本土化的过程娓娓道来。

  第三单元以“宜民安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包容。上篇“民惟邦本”,通过《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题材的器物家具以及祈祝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铭文玺印等内容的展示,描绘出古代社会农商百业共同发展、天下万民共赴繁荣的和谐图景;与此同时,“桃园图”题材的手卷、玉山则生动体现了生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下篇“休戚与共”,汇集了早期北方游牧民族金属制品、西南民族青铜乐器、辽金时期“春水”“秋山”题材的玉饰、明清时期《职贡图》卷、苗人故事图册页、台湾风俗图册页等类型丰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物,以及魏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官印、隋唐时期伎乐俑、元代八思巴文瓷器、清代《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册页、中央政府与各地藏传佛教领袖的往来礼品、五体清文鉴等反映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多元一体的实物史料。

  第四单元以“乐在人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展品囊括诸多寓意“和合”的书画佳作,供海内外学者、爱好者鉴赏、研究之余,也为更多观众开启一扇回望古代社会和谐景象的窗口。

  本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至2023年1月3日闭幕。

《伏羲女娲图》轴  唐  佚名   192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哈拉和卓采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局部1) 清乾隆徐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推荐阅读
logo 记录教育每一天
打开客户端

故宫国博强强联手共展珍藏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珺

2022-09-28 22:13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9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同主办,由中国银行特别支持,旨在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览分为“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上、下两篇,从不同角度回应主题,形成内容上的并列或递进关系。

  第一单元以“天地同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展品主要包括承载先秦至明清时期礼乐文明和典章制度的礼器、乐器、帝王服饰以及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国家礼制的皇家建筑模型与建筑构件。

  第二单元以“万邦协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处理外交关系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上篇“胸怀宽广”,将西汉张骞墓封泥、唐代文书等反映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众多珍贵物证,以及作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真实写照的唐代丝织品、驼马俑和胡人俑等串连,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由为数众多的历代外销瓷著名品种和从沉船打捞的出水瓷器组成,它们是中华文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辐射的重要证据,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组东北亚地区和欧洲仿中国风格的瓷器,由此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下篇“四方辐辏”,通过展示汉唐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传播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佛教美术风格的发展创新,以及元明清时期宫廷主导的对西方先进物质成果、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等内容,将域外优秀文明进入中国后的影响及其本土化的过程娓娓道来。

  第三单元以“宜民安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包容。上篇“民惟邦本”,通过《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题材的器物家具以及祈祝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铭文玺印等内容的展示,描绘出古代社会农商百业共同发展、天下万民共赴繁荣的和谐图景;与此同时,“桃园图”题材的手卷、玉山则生动体现了生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下篇“休戚与共”,汇集了早期北方游牧民族金属制品、西南民族青铜乐器、辽金时期“春水”“秋山”题材的玉饰、明清时期《职贡图》卷、苗人故事图册页、台湾风俗图册页等类型丰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物,以及魏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官印、隋唐时期伎乐俑、元代八思巴文瓷器、清代《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册页、中央政府与各地藏传佛教领袖的往来礼品、五体清文鉴等反映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多元一体的实物史料。

  第四单元以“乐在人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展品囊括诸多寓意“和合”的书画佳作,供海内外学者、爱好者鉴赏、研究之余,也为更多观众开启一扇回望古代社会和谐景象的窗口。

  本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至2023年1月3日闭幕。

《伏羲女娲图》轴  唐  佚名   192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哈拉和卓采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局部1) 清乾隆徐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故宫国博强强联手共展珍藏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珺

2022-09-28 22:13

故宫国博强强联手共展珍藏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珺

2022-09-28 22:13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9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同主办,由中国银行特别支持,旨在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览分为“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上、下两篇,从不同角度回应主题,形成内容上的并列或递进关系。

  第一单元以“天地同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展品主要包括承载先秦至明清时期礼乐文明和典章制度的礼器、乐器、帝王服饰以及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国家礼制的皇家建筑模型与建筑构件。

  第二单元以“万邦协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处理外交关系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上篇“胸怀宽广”,将西汉张骞墓封泥、唐代文书等反映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众多珍贵物证,以及作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真实写照的唐代丝织品、驼马俑和胡人俑等串连,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由为数众多的历代外销瓷著名品种和从沉船打捞的出水瓷器组成,它们是中华文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辐射的重要证据,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组东北亚地区和欧洲仿中国风格的瓷器,由此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下篇“四方辐辏”,通过展示汉唐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传播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佛教美术风格的发展创新,以及元明清时期宫廷主导的对西方先进物质成果、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等内容,将域外优秀文明进入中国后的影响及其本土化的过程娓娓道来。

  第三单元以“宜民安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包容。上篇“民惟邦本”,通过《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题材的器物家具以及祈祝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铭文玺印等内容的展示,描绘出古代社会农商百业共同发展、天下万民共赴繁荣的和谐图景;与此同时,“桃园图”题材的手卷、玉山则生动体现了生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下篇“休戚与共”,汇集了早期北方游牧民族金属制品、西南民族青铜乐器、辽金时期“春水”“秋山”题材的玉饰、明清时期《职贡图》卷、苗人故事图册页、台湾风俗图册页等类型丰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物,以及魏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官印、隋唐时期伎乐俑、元代八思巴文瓷器、清代《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册页、中央政府与各地藏传佛教领袖的往来礼品、五体清文鉴等反映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多元一体的实物史料。

  第四单元以“乐在人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展品囊括诸多寓意“和合”的书画佳作,供海内外学者、爱好者鉴赏、研究之余,也为更多观众开启一扇回望古代社会和谐景象的窗口。

  本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至2023年1月3日闭幕。

《伏羲女娲图》轴  唐  佚名   192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哈拉和卓采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局部1) 清乾隆徐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故宫国博强强联手共展珍藏

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珺

2022-09-28 22:13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9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策划、共同主办,由中国银行特别支持,旨在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览分为“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上、下两篇,从不同角度回应主题,形成内容上的并列或递进关系。

  第一单元以“天地同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展品主要包括承载先秦至明清时期礼乐文明和典章制度的礼器、乐器、帝王服饰以及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国家礼制的皇家建筑模型与建筑构件。

  第二单元以“万邦协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处理外交关系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上篇“胸怀宽广”,将西汉张骞墓封泥、唐代文书等反映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众多珍贵物证,以及作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真实写照的唐代丝织品、驼马俑和胡人俑等串连,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后半部分由为数众多的历代外销瓷著名品种和从沉船打捞的出水瓷器组成,它们是中华文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辐射的重要证据,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组东北亚地区和欧洲仿中国风格的瓷器,由此展现中国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下篇“四方辐辏”,通过展示汉唐之际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传播背景下中国工艺美术、佛教美术风格的发展创新,以及元明清时期宫廷主导的对西方先进物质成果、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等内容,将域外优秀文明进入中国后的影响及其本土化的过程娓娓道来。

  第三单元以“宜民安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文明对社会各阶层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包容。上篇“民惟邦本”,通过《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题材的器物家具以及祈祝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铭文玺印等内容的展示,描绘出古代社会农商百业共同发展、天下万民共赴繁荣的和谐图景;与此同时,“桃园图”题材的手卷、玉山则生动体现了生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下篇“休戚与共”,汇集了早期北方游牧民族金属制品、西南民族青铜乐器、辽金时期“春水”“秋山”题材的玉饰、明清时期《职贡图》卷、苗人故事图册页、台湾风俗图册页等类型丰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物,以及魏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官印、隋唐时期伎乐俑、元代八思巴文瓷器、清代《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册页、中央政府与各地藏传佛教领袖的往来礼品、五体清文鉴等反映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多元一体的实物史料。

  第四单元以“乐在人和”为题,侧重阐释中华民族“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展品囊括诸多寓意“和合”的书画佳作,供海内外学者、爱好者鉴赏、研究之余,也为更多观众开启一扇回望古代社会和谐景象的窗口。

  本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至2023年1月3日闭幕。

《伏羲女娲图》轴  唐  佚名   192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哈拉和卓采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南巡图》卷之《驻跸姑苏》(局部1) 清乾隆徐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分割线 推荐阅读 分割线